益阳市沅江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是我国入世后的头一年,面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突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坚持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战胜特大秋汛和其他自然灾害的侵袭,积极进取,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稳步推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增强。初步测算,全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6.0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年初经济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78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0.14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3.09亿元,增长10.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59元,增长8.3%。三次产业构成为35.5:28.2:36.3,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8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0.58亿元,增长22.3%。完成地方财政支出2.61亿元,增长13.5%。 经济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农民增收难度大,就业和再就业压力重,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很宽松,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 二、农业 农业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66亿元,比上年增长4.6%。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粮食总产量30.28万吨,减少1.22万吨;棉花总产量0.6万吨,减少0.5万吨;油菜籽总产量1.81万吨,减少1.46万吨;麻类总产量4.53万吨,增加1.43万吨;蔬菜总产量11.33万吨,增加2.92万吨;出栏肉猪60.12万头,增加1.81万头;出笼家禽371.3万羽,增加63.2万羽;禽蛋总产量1.05万吨,增加0.15万吨;水产品总产量7.03万吨,增长9.8%。全年完成人工造林3.3万亩,比上年增加1.7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9.8%。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结构调整的新突破,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均比上年有较大增加,主要农产品优质品率不断提高。2002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64万亩,比上年下调0.74万亩。优质稻面积达61.37万亩,比上年增加2.66万亩。经济作物中,麻类增长较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2002年我市拥有益阳市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对农村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日益增强。 农村基础建设收效明显。全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亿元;上劳动力25万人次;完成劳动工日1400万个;移动土石方1500万立方米;完成水利工程0.13万处;加固堤防18.5公里,疏浚河道4.1公里,新增农田灌溉面积0.75万亩,新增蓄引提水量28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8万亩。收获机械和农用运输机械平稳增长,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5.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大幅增长。2002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2亿元,增长18.0%,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6.57亿元,增长16.9%;重工业增加值1.98亿元,增长26.5%。国有工业增加值4.27亿元,增长25.5%;集体工业增加值2.44亿元,增长19.1%;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22亿元,增长26.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年内集中力量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步伐,2002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3.5亿元,增长14.9%,市直18家企业中,有16家整体或部分实施了租赁经营,安置职工3000多人,麻纺厂、酒厂、食品罐头厂、印刷厂、化学厂、益阳大修厂6家的破产程序开始启动。一批重点、优势企业的效益进一步好转,支撑劳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岳纸集团沅江纸业公司、湖南洞庭食品公司、湖南宝龙专用汽车公司、沅江通威饲料公司、赤山纸厂等企业产销形势较好。岳纸集团沅江纸业公司成为益阳市直工业纳税大户,去年纳税上2000万元,并且10万吨苇浆项目的第一期污水处理工程也已竣工。洞庭食品公司被定为湖南省3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辣妹子”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品牌优势得以充分体现,产销量和效益成倍增长。全市主要工业品产量中,化学农药8000吨,皮棉6700吨都成倍地增长;食品罐头8900吨增幅在六成以上;机制纸7.2万吨,交流电动机7.4万千瓦小时均有增长。大米、氮肥、电线等产品有所下降。 建筑业生产大幅增长。年内取得资质等级的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28.6%。施工单位工程个数165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6.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平缓。“九五”期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快,基数亦逐渐增大,近年来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少,房地产开发、更新改造投资虽保持了不小增幅,但其绝对数不大,对整个投资的拉力有限,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平缓。2002年全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国有及其他经济完成投资2.83亿元,增长12.7%;集体单位完成投资1.18亿元,增长6.3%;个体经济单位完成投资2.77亿元,增长10.8%。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33亿元,下降9.2%;更新改造投资1.21亿元,增长38.3%;房地产开发投资0.27亿元,增长60.7%。 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成效明显。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沅江白沙大桥建成通车,农网改造第一期工程全面完成,洞庭湖二期治理、库塘除险加固、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城区路灯建设面貌一新,西区新城开发步伐加快,市容市貌的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取得较好成绩,全年完成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00万元,净增城镇人口6000人。 五、国内贸易 2002年,商业体制改革注重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新开了各种超市“连锁店”,积极引进现代营销方式,运作成效明显。在增资和扩大消费信贷规模等多种促消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国内市场商品销售稳中趋活。全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城市零售额5.48亿元,增长8.5%;农村零售额5.02亿元,增长8.5%,城市增幅比农村快2.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4亿元,增长8.2%;餐饮业1.04亿元,增长33.4%;其他行业4.03亿元,增长7.0%。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6亿元,下降1.3%;非公有经济零售额达8.7亿元,增长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