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南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努力贯彻实施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战胜春末夏初阴雨连绵和秋汛等特大自然灾害,克服各种困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较好势头,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增强。经测算,全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7.4亿元,增长11.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80元,增长6%,三次产业构成为43.6:27:29.4,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7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稳中有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3.8%。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4.8%,服务项目价格持平。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下降7.4%,衣着类价格持平,医疗保健服务价格年末虽有某些技术性服务项目大幅上涨,但全年价格仍下降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2.9%。 二、农业 农业受春末夏初自然灾害影响,仍有一定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9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农业产值10.1亿元,比上年减少2.8%,林业产值888万元,比上年增长13.4%,畜牧业产值4.1亿元,增长7%,渔业产值2.6亿元,增长16.3%。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粮食总产量26.7万吨,比上年减少4%,皮棉1.1万吨,比上年减少37%,油菜籽2.1万吨,减少30%。苎麻2.3万吨,增长30.8%,蔬菜21.8万吨,增长23.8%,出栏猪48.6万头,增长4.5%。出栏牛0.8万头,增长33.3%,出栏羊3万只,增长1.1倍,出笼家禽295万羽,增长9%,禽蛋产量1.1万吨,增长7.1%,水产品4.1万吨,增长11.1%。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种植业进一步减少,畜牧业和渔业增长较快。种植内部结构中,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和优质农产品比率提高,畜牧业中,牛羊等草食性畜禽快速增长,名优特水产品也发展较快。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值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为60:24.3:15.4。 农林水利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化,尤其是机械化收获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税费改革进展顺利。 三、工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2002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5.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国有工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3.5%,增幅比上年有所回落。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5%,重工业实现增加值0.2亿元,比上年增长1%;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集体工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比上年略有增长,股份制工业实现增加值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他类型工业实现增加值0.1亿元,比上年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产销衔接非常好,产销率100%,创历年最好水平。全年主要产品产量中,大米3.4万吨,增长25.3%,鲜冻畜肉3524吨,增长33.4%,白酒693吨,增长61.5%,皮棉1.7万吨,增长8.6%,凸板纸1.1万吨,增长71.8%,三角带284万A米,增长53.5%,塑料制品2156吨,增长25.6%。饲料、纱、纸制品、输送带等产品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2002年,有4家企业成功实现破产转制,理顺了产权和职工劳动关系。有部分企业生产形势较好,经营机制日趋灵活,经营状况明显改善。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减缓。由于前几年超常发展的邮电通信投资高潮处于扫尾续建阶段,新的投资热点缺乏,农村农民增收难私人建房积极性不高等因素,造成近两年投资增速平缓。2002年全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1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国有投资1.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集体投资0.5亿元,比上年增长44.1%,城乡个体投资2.1亿元,比上年减10.6%。国有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0.9亿元,比上年减10%,更新改造投资1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建筑生产略有增长。2002年取得资质等级的建筑业完成建筑施工总产值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建筑工程3.5亿元,安装工程0.3亿元。施工单位工程个数241个,其中投标工程78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0.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5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2002年,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政策措施作用下,市场商品销售稳中趋活。全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县零售额4.7亿元,增长14%,县以下零售额6.9亿元,增长3.8%。购买力越来越集中于县城,县城零售增幅比农村快10.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6.8亿元,增长9%,餐饮业0.4亿元,增长5%,其他行业4.4亿元,增长5.5%。从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3.4亿元,下降0.4%,非公有经济零售额8.2亿元,增长13%。 商业经营注重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新开了各种“超市”、“连锁店”,并积级引进现代营销方式,运作成效明显。 六、金融、保险、交通、邮电 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着力吸纳存款。存款余额取得较快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2亿元,比年初增长13.1%。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8.6亿元,比年初减少3%。 保险业稳中有增。全年各项保险收入2900万元,比上年增6.2%。保险业务支出2000万元。 2002年,全县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未全县拥有机动车7637辆,其中民用汽车2088辆。比上年均略有增长。 邮电通信能力显著提高,邮电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7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6%,年未全县有移动电话用户5.2万户,城乡电话用户7.7万户。 七、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成果得到巩固,高中阶段教育容量增加,初中、小学容量逐步减少。2002年下学期全县共有在校学生89863人,比上年减少8.2%。其中高中7862人,比上年增加17.2%,初中36926人,比上年增加3.3%,小学45075人,比上年减少1万人,减少19.7%。高中毕业人数1726人,比上年增加1.8%。全县共有小学、初中、高中、职业高中学校数256所,共有教职工665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