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赫山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围绕“一稳三增”工作目标,突出加快发展主题,狠抓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经济的软环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国民经济稳步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据初步测算:全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32.31亿元,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5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78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13.28亿元,增长10.4%。经济增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2年,我区农业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种植业抗灾能力弱,损失更大。全年粮食总产量33.71万吨,比上年减少3.13万吨,下降8.5%,茶叶、油料、水果等经济作物也有不同程度减产,分别下降2.34%,29.53%和7.43%。面对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区委、区政府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牧业和渔业生产,力争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农业生产在结构优化中保持了稳步增长,全年调减早、晚稻分别为面积1.25千公顷和1.18千公顷,分别调减下降4.17%和3.94%,扩种中稻及一季晚稻1.22千公顷,实际增长43.57%。优质稻面积不断提高,达86%。扩种蔬菜面积1.03千公顷,增长18.83%。牧业和渔业主要调整品种结构,着重提高经济效益,优质种公猪率达90%,瘦肉型猪占85%,草食性动物迅猛发展。渔业注重发展名优特水产及休闲渔家乐园。由于措施得力,农业经济在大灾之年仍取得了稳步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14亿元,增长3.3%。其中:农业9.27亿元,增长4.05%;林业0.4亿元,增长4.96%;牧业5.44亿元,增长0.18%;渔业1.02亿元,增长14.57亿元。全年出栏牲猪66.39万头,增长8.5%,其中出口中仔猪7.19万头;出售和自宰的牛羊分别达0.9万头和1.44万头;出售家禽242.45万羽,增长7.8%;水产品总量16000吨,增长6.7%。 林业生产发展迅速,全区当年完成造林面积4500亩,退耕造林面积2250万亩,低产林改造面积22950亩,零星植树155万株,苗木产量2336万株,其中用于园林绿化的苗木210万株。 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59.75亿元,增长10.3%。其中:集体企业总产值15.46亿元,增长8.00%;个体企业总产值24.82亿元,增长12.1%。个体和私营企业逐步走向联合经营,已形成包装袋加工、竹制品加工、铸件加工、味姜加工、槟榔加工、蚊帐加工等连片生产基地,有的已形成专业市场。 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全区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410万元,完成工程处数3001处,完成劳动工日1100万个,移动土石方1200万方。全年共完成机电排灌站冬季维修48处、204台。 二、工业 工业发展稳步加快,工业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特色经济格局不断发展。全区工业总产值22.29亿元,增长1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5亿元,增长19.5%。在各种经济成份中,国有企业1.13亿元,增长15.1%;集体企业1.63亿元,下降29.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3.49亿元,增长43.5%。工业品产销衔接较好,产销率两旺,销售率达101%,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48家规模以上工业中,亏损企业数下降了15.4%,利润总额增长了36.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5%,比上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 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带动一方产业的格局逐步显现,规模以下工业凭借其灵活多样的优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6.04亿元,增长7.5%,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1.9%。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抓项目建设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侧重点,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积极内引外连,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重点项目上。全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1亿元,增长23.14%。其中:国有及其它单位固定资产投资4.84亿元,增长25.8%;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3.24亿元,下降5.9%。农村电网改造、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等投入进一步增加。 四、内外贸易 我区内外贸易凭借区位优势,发展较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3亿元,增长9.5%。其中:城市零售总额9.85亿元,增长11.3%,农村零售总额10.28亿元,增长7.7%,城市零售额增速大大快于农村,总量指标也相对接近。个体私营零售额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78.25%,比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股份制营业网点、精品商店在不断涌现,有力地刺激了居民消费。 外经外贸继续发展,全年实际到位外资609万美元,增长26.1%,人均增加2美元,增长28.6%,实际到位区外内资39930万元,增加26979万元,增长2.08倍,人均增加内资402元,增长2倍多,引进区外资金在全市独占鳌头。 五、财政、金融与保险 我区财政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挖掘新的财源增长点,财政逐步走出困境。全年共完成财政总收入20338万元,增长2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255万元,增长18.4%,超过预算任务13.7个百分点;完成上划中央两税6428万元,增长7.1%,财政实现了均衡入库,收支当年平衡,并结余102万元,保障了干职工工资的按月发放。乡级消赤减债效果明显,今年共消赤减债930万元,比上年增长2倍。 金融机构存贷平稳发展,银信部门存款余额21.84亿元,比年初增长了1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85亿元,增长15.59%,银信部门贷款余额14.06亿元,比年初增长8.8%。其中:工业贷款2.24亿元,下降1%;农业贷款8.03亿元,增长7.5%;商业贷款1.73亿元,增长8.7%。消费和住房贷款分别达3628万元和2873万元,较年初有较大幅度增长。银信贷款增速加快,对我区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但贷款增速仍明显低于存款增速。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保险机构共完成保费收入2810万元,增长50%,给付支出1143万元,增长1.8倍,其中:人民保险公司保费收入950万元,增长23.7%,理赔支出490万元,增长20.6%,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860万元,增长1.4倍,给付支出653万元,增长1倍。 六、科技与教育 “科教兴区”是我区的长期战略目标。以科技为龙头,全力推进我区工业化进程,以服务为宗旨,全力抓好科技创新,以推广为手段,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我区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去年我区不断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新发展和扶植了一批民营科技企业,重点建设了龙岭工业园中以汉森制药厂为龙头的生物制品、药品产业基地,以科力远为龙头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