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慈利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0-03-14 张家界市慈利县统计局

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能运量不断提升。公路客运量达77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7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5.3%和21.1%;完成货运量350万吨,货物周转量2.34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2.8%和21.15%。

邮政电信业务规模稳步扩大,城市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邮政业务收入1142万元;发送函件28万件,特快专递42万件,报刊85万份;年末邮政储蓄余额4.37亿元,比上年净增9438万元。电信业务总收入达4000万元,交换机总容量17902万门,年末电话用户9.77万户;小灵通用户1.52万户;面向社会和公众的

信息服务能力大大提升。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5881户。

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现代商业加快发展,消费环境日益优化,消费结构调整升级。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出口商品450万美元,增长11.9%;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1.09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2%和3.5%;星级住宿业营业额2457万元,增长12.2%。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7%,食品价格上涨2.3%。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107万美元。引进内资实际到位3.9亿元。

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8560万元,比上年增长25.4%。一般预算收入11882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国税完成各项税收10037万元,地税完成各项税收662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5%和18.1%。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3260万元,增长39.0%;其中行政管理费支出4970万元,增长12.2%。

金融形势良好。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2.39亿元和18.7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6.32亿元和2.15亿元。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06.38亿元,现金支出108.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0%和36.0%。

旅游业和公用事业

东线旅游初具规模。全县旅游接待和正在建设的旅游景点已达到12个。依托张家界大品牌,精心打造“温泉之乡”,继江垭温泉被评为国家4A级景点,入选“百姓喜爱的潇湘百景”之后,总投资1.5亿元的万福温泉又以其多功能、高品位成为东线旅游的璀璨明珠。为了加快景区开发,先后对五雷山风景区、龙王洞景区、索水漂流等景区景点实行改制,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观。五雷山今年接待人次比去年翻番,龙王洞更是由2005年的10万人次达到2006年的40多万人次。全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3.1亿元,比上年增长40.1%;接待游客1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0%。

城乡公用事业稳步发展,公共服务功能明显改善。完成笔架路东延、白公城中路贯通、万福西路、零阳西路的拓宽,加快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城区公交线路5条,公交车48辆,年末营运出租汽车123辆。自来水供水量达454万立方米。

教育和科学技术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合理,“普九”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县实施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有65674名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普通小学83所,小学在校学生37357人,年巩固率100%;普通初中31所,初中在校学生24110人,年巩固率97.98%;普通高中6所,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1395人,年巩固率95.6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职业高中中学在校学生5564人,入学率达97.04%;幼儿园54所,在园幼儿15909人,万人口入园率达2.42%,全县学前教育办班面97.3%。全县共有残疾儿童263人,入学228人,入学率达86.8%。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县3561人参加高考,上线3056人,上线率86%。本一、本二、本三上线人数231、551、1388人。录取2112人,高考录取率为58.33%。在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2件,二等奖4件,省级三等奖11件,特别是许佳发明的《手握式苎麻脱剥钳》获国家二等奖;职专、一完小荣被评为全省科技教育先进单位,一中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举办科技培训班6期,培训人数3000人。全年申报省市科技项目3个,省级重点项目5项,市级科技计划重点项目7项,湘西开发项目1项;完成了3项科技成果验收,分别为县水稻研究所组织实施的《Ⅱ32A×慈81百亩示范测产》、县人民医院组织实施的《运用钛激光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尿道狭窄》和县农业局组织实施的《油菜免耕技术推广》等项目的现场评议和验收。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县拥有文化站3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8.5万册,全年接待读者1800人次,借阅各类书籍、杂志2400册次。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覆盖率92%,推进乡镇有线电视联网工程,全县已有11个乡镇实现电视联网。城区有线电视用户达1.7万户,农村有线电视用户2.6万户。

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日臻完善。全县拥有卫生事业机构41个,医院病床1436张,平均每千人床位1.8张。医务工作人员174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99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553人,护士384人。

体育事业得到发展。全年举办了7次大型群体竞赛;我县运动员在省十运会比赛获得了5金4银6铜;在全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取得4金1银5铜;在省残疾人运动会取得3金1银1铜。全年举办了7次大型群体竞赛。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户籍总数23.49万户,总人口68.60万人,其中男性35.48万人,女性33.24万人;城镇人口21.12万人,其中镇区人口7.01,乡村人口47.48。常住人口61.80万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3.90‰。城镇化率达到30.30%。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07元,比上年增长6.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75元,比上年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80元,增长5.2%,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6173元,增长7.7%。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13927元,增长10.6%。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覆盖面全部超过95%,参保人数均突破170万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征缴率均达到98%以上。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农民达43.95万人;设立定点医疗机构48家。补助农民大病住院2.3万人总医疗费用4052万元。农村劳动力参加养老保险覆盖率为91%,74.5万农民领到基本养老金或养老补贴。社会保险基金运转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