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桑植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3-14 张家界市桑植县统计局

桑植县统计局

2007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县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矛盾突出。

据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为247876万元,同比增长14.1%,比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963万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66006万元,增长10.2%, 第三产业增加值132907万元,增长19.8%。三次产业构成为19.8:26.6 :53.6。人均生产总值为6202元,比上年增加1065元。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725万元,增长4.7%。林业生产在稳定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营林生产、森林资源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完成林业产值9410万元,增长2.5%,完成造林2213公顷,育苗14公顷。畜牧业生产产品结构适度调整,完成畜牧业产值28532万元,增长1.9%。

渔业生产出现滑坡,但对全县农村经济影响不大。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713吨,同比减少9.9%,其中养殖产量236吨,减少3.7%。

农村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农业现代化进程有所加快。全县年末有效灌溉面积9.13千公顷,增长2.2%,其中:旱涝保收面积6.45千公顷,增长3.1%,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6711千瓦/15127台,同比增长7.1% /7.6 %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484千瓦/301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24389千瓦/2378台,农用运输机械114631千瓦/1876台,柴油机157996千瓦/8704台,电动机23486千瓦/6016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45041千瓦/6972台;全年完成机械化耕地面积3.51千公顷,同比增长7.3%,机电排灌面积9.29千公顷,同比增长2.7%。

乡镇企业稳步推进。全县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23.67亿元,同比增长17. 3%,其中乡镇工业9.41亿元,增长16.6%,年末乡镇工业企业单位数为1625个,拥有职工10536人。

二、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38亿元,同比增长15.9%,完成工业总产值15.79亿元,同比增长1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显著。年末全县在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个,同比减少2个。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城镇投资出现下滑。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982万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城镇投资97290万元,农村投资23182万元,同比前者减少3%、后者增加40.4%。在城镇及以上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80828万元,更新改造投资29015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2030万元,同比前者减少1.2%、后两者分别增加34.4%、28.6%。全县新增固定资产48855万元,同比减少3.5%。

建筑业在投资增长缓慢的影响下,效益走低。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2181万元,比上年增长0.1%。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2222公里,其中列养道223公里,县乡道477公里,村道1502公里。全县客运量332万人,客运周转量17345万人公里,分别增长8.8% 和11.1%,货运量245万吨,货运周转量12916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0.8% 和11.5%。

邮电通讯业迅速发展。全县邮电通讯业完成业务总量7335万元,比上年增长8.4%,完成报刊杂志发行 330万份,比上年增长7.8%。全县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3.52万户,其中:县城1.12万户,农村2.4万户,同比分别减少26.9%、10.5% 和32.7%。移动电话用户8.7万户,其中:本年新增1.5万户,同比分别增加28.3%和23%。互联网用户5310户,同比增长10.1%。

五、商业、旅游业和外贸业

商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432万元,比上年增长16.93%,按行业分:零售额72245万元,增长17.93%,住宿和餐饮业10687万元,增长17.91%。按销售所在地分:县城59232万元,增长18.49%,县以下24200万元,增长13.3%。全县拥有各类市场26个。

旅游业平稳增长。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60.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15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6% 和20.5%。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状况有所好转。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3342万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832万元,增长14.7%,一般预算支出56636元,增长33.8%。

金融平稳运行,存款大幅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74亿元,比年初增长16.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4.43亿元,比年初增长20.1%。各项贷款余额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4%。金融机构全年现金收入51.69亿元,现金支出52.7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0.4% 和20.5%,收支扎差为净支出1.04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好。全县保险机构保险业务收入3828万元,比上年增长12.2%,保险业务支出1106万元,增长32.8%。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教兴县进程加快,科技队伍稳步发展。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862人。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4项,被省确定为知识产权试点县。农业一系列实用增产技术继续得到推广和普及。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有各类学校、教学点315所(个),同比减少9所(个),其中完全中学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独立初中17所,中心小学41所,片小9所,教学点243个。年内中小学招生数为11218人,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5265人、3511人、2442人,毕业生为11166人,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3660人、5494人、2012人;年末在校学生总数为46734人,同比减少2116人,其中小学、初中、高中、职中分别为27010人、11347人、7471人、906人;年末在职教职工3548人。年末共有入园、班儿童13772人,同比减少1690人。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在全县基本普及,年末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小学毕业升学率99.8%,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6.1%,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1.8%。

八、文化宣传、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年末拥有电影发行机构1个,电影队5个,电影院2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站16个,均基本保持稳定。全县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0%,年末拥有有线电视用户2万户。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平稳发展。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5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39个,专防站所3个,妇幼保健站1个,与上年持平;卫生技术人员1120人,同比增长6.5%,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316人,注册护士350人。年末卫生机构拥有总床位759张。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全县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30.07万人。

九、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