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桑植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0-03-14 张家界市桑植县统计局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年末拥有电影发行机构1个,电影队5个,电影院2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站16个,均基本保持稳定。全县卫星地面接收站达8200座,全县电视覆盖率达95%,年末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3000户。据统计,全县被市及市以上宣传机构采用稿件600余条,县电视台全年播出电视新闻168期,发稿1764条,拍摄了《澧源视野》等专题节目。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送电影、送戏下乡活动60多场次。宣传文化艺术结硕果。举办了《颂歌献给共产党》歌咏大赛,组织了桑植民歌赛歌会,进京参加《中国民歌民舞盛典》和《华夏清音-中国民间经典音乐会展演》,《桑植民歌》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三运会上,成功举办了《红土之梦》大型开幕式文艺表演,出版了《红色桑植》一书,《人民日报》报眼刊发我县长篇通讯《湘西北的红色箭头》。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开展了“扫黄打非”集中活动和对娱乐、网吧、音像市场的重点稽查,消除安全隐患,打击非法经营活动,净化文化市场。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平稳发展。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5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39个,专防站所3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1052个,其中高级职称33人,中级职称283人。年末卫生机构拥有总床位759张。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县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300708人。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拥有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体校1个。在市三运会上,我县取得金牌总数、团体总分、奖牌总数三项第一,共获得金牌96枚,银牌51枚、铜牌17枚。同时,我县运动员还在省十运会上,获得金牌6枚,银牌3枚、铜牌3枚;在省七届残运会上,获得金牌1枚,银牌2枚;在省六届民运会上,获得金牌5枚,银牌7枚、铜牌7枚。

九、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平稳。全县计划生育率为93.59%,全年人口出生率14.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85‰。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共发放奖励扶助金47.6万元,794名奖励扶助对象受益。

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年末全部单位从业人员为14578人,其中在岗职工14147人,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21512万元,其中在岗职工工资额为21291万元,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14868元,比上年增长8.65%,农民人均纯收入1732元,比上年增长7.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176元,比上年增长8.28%。全县城镇化率为25.24%。

环境质量状况有所改善。年平均空气环境总悬浮微粒(TSB)为0.150毫克每标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SO2)为0.078毫克每标立方米,为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为国家二类标准,饮用水环境质量为国家二类标准。

十、人口与社会保障

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448529人,其中男性人口234067人,女性人口214462人;农业人口390011人,非农业人口58518人;汉族人口34528人,少数民族人口414001人,其中:土家族、白族、苗族人口412000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63.67%、23.29%和4.90%。据抽样调查,全县常住人口为397900人。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县有414家单位15239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19209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两个确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3952名离退休人员和16212名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经费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全年查处劳动侵权与劳动争议案件20起,较好地维护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本公报所使用的2006年常住人口数为本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断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