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桑植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3-14 张家界市桑植县统计局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县经过稳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据统计,全县生产总值为20439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307万元,增长5.10%,第二产业增加值56240万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107843万元,增长14.8%。三次产业构成为19.7:27.5:52.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137元,比上年增加592元。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213万元,增长5.2%,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林业生产以退耕还林为契机,着力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营林生产、森林资源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年林业产值8268万元,增长2.1%,完成造林2371公顷,育苗13公顷。

畜牧业生产产业结构适度调整,全年畜牧业产值17778万元,增长1.7%,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但总体规模和在整个农村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很弱小。全年水产品总产量791吨,增长11.4%,其中养殖产量245吨,增长31.7%。

农村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农业现代化进程有所加快。全县年末有效灌溉面积8.93千公顷,增长3.83%,其中,旱涝保收面积6.25千公顷,增长5.57%,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93099千瓦/14057台,同比增长16.48%和7.54%,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72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2028台;全年完成机械化耕作3.27千公顷,同比增长6.17%,农田机电排灌面积达9.05千公顷,同比增长1.23%。

八件实事圆满完成。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687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10人,解决饮水安全2707人,通乡油路完成25公里,通畅工程完成238.15公里,通达工程完成28个村94公里,新建沼气池2121口,完成3所乡镇敬老院扩改建工程,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8410平方米,完成21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新建城镇经济实用住房3960平方米。

乡镇企业在调整中稳步推进。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201851万元,同比增长7.04%,其中乡镇工业完成80665万元,增长14.24%,年末乡镇工业企业单位数为1579个,拥有职工10080人。

二、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35652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335万元,增长21.7%,产品销售率为98.89%。分行业看:重工业产值24592万元,销售产值24450万元,产销率99.42%,轻工业产值22338万元,销售产值21960万元,产销率98.31%,全县工业总产值13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26%。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全县17家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2万元,比上年增加649万元,利税3755万元,增加1481万元,亏损面由12%减少为11%,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95万元,减亏35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232万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城镇及以上投资101836万元,农村投资18396万元;个体投资14147万元。在城镇及以上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79922万元,更新改造投资21585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578万元。全县新增固定资产50607万元,年内新开工项目227个,竣工项目196个。

建筑业在投资进一步扩大的影响下,效益持续攀高。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0558万元,比上年增长5.9%。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2222公里,其中列养道223公里,县乡道477公里,村道1502公里。全县客运量305万人,周转量15615万人公里,分别增长5.17%和5.99%,货运量221万吨,货运周转量11584万吨公里,分别增长9.95%和11.00%。

邮电通讯业迅速发展。全县邮电通讯业完成业务总量6248万元,比上年增长18.74%,完成报刊杂志发行306万份,年末光缆总量达到4772芯公里,同比增长7.96%。在稳定乡乡通程控电话的基础上,实现500个行政村通程控电话,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7894门,电话机总数为48114户,其中县城电话12512户,农村电话35602户,分别增长5.39%、17.04%和1.83%。移动电话用户67800户,同比增加27.92%。互联网用户4821户。

五、商业、旅游业和外贸业

商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350万元,比上年增长14.5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61263万元,增长13.55%,餐饮业9064万元,增长9.93%。按销售所在地分:县城49991万元,增长13.73%,县以下21359万元,增长10.28%。全县拥有各类市场26个。

旅游业平缓增长。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54.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02万元,比上年分别下降0.55%和增长1.36%。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县合同利用外资11.2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7亿元。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状况有所好转。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1263万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828万元,比上年增长30.6%,上划中央两税2421万元,全县一般预算支出42332万元,增长30.3%。

金融平稳运行,存款大幅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9660万元,比年初增长27.9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21009万元,比年初增长20.07%。各项贷款余额112760万元,比上年增长35.43%。金融机构全年现金收入429281万元,现金支出437561万元,收支扎差8280万元。

保险业务有所下滑。全县保险机构保险业务收入3313万元,比上年下降10.09%,全县保险业务支出1896万元,增长0.69%。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教兴县进程加快,科技队伍稳步发展。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862人。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4项,被省确定为知识产权试点县。农业一系列实用增产技术继续得到推广和普及。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有各类学校324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小学293所。在校学生总数为48850人;专任教师4205人。年末共有幼儿园52所、学前班40班,入园、班儿童15462名、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在全县普及。年末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84.3%。《刘梅日记》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升学考试中,全县被录取的大中专学生为1345人,其中录取重点和一般本科466人、专科879人,录取率62.8%。

八、文化宣传、卫生和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