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桑植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3-14 张家界市桑植县统计局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三化”进程,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县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据统计,全县生产总值为175820万元,比上年增长1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910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53485万元,增长15.50%,第三产业增加值85425万元,增长11.50%。三次产业构成为21:30.4:48.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420元,比上年增加395元。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451万元,增长4.8%,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林业生产以退耕还林为契机,着力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营林生产、森林资源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年林业产值7786万元,增长8.5%,完成造林2149公顷,育苗23公顷。

畜牧业生产产业结构适度调整,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但总体规模和在整个农村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很弱小。全年水产品总产量710吨,增长10%,其中养殖产量186吨,减少10.2%。

农村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农业现代化进程有所加快。全县年末有效灌溉面积8.60千公顷,增长1.17%,其中,旱涝保收面积5.92千公顷,增长2.25%,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65778千瓦/13072台,同比增长19.49%和19.58%,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84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1754台;全年完成机械化耕作3.08千公顷,同比增长2.33%,农田机电排灌面积达8.94千公顷,同比增长0.79%,全年农村用电量为1192万千瓦小时,同比减少0.74%,农田化肥施用量41044吨,同比增长4.98%,农药使用量382吨,增长4.37%,农膜使用量345吨,同比减少14.4%。

八件实事圆满完成。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100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0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9600人,通乡油路完成59公里,通达工程完成25个村101公里,新建沼气池2356口,完成3所乡镇敬老院扩改建工程,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19662平方米,完成6所乡镇卫生院扩改建工程。

乡镇企业在调整中稳步推进。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188560万元,同比增长4.80%,其中乡镇工业完成70606万元,增长7.50%,年末乡镇工业企业单位数为1419个,拥有职工9497人。

二、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31785万元,比上年增长15.60%,其中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437万元,增长20.0%,产品销售率为99.92%。分行业看:重工业产值15777万元,销售产值16000万元,产销率101.41%,轻工业产值22244万元,销售产值21992万元,产销率98.89%,年末全县工业总产值111521万元,比上年增长16.03%。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全县17家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13万元,比上年增加67万元,利税2218万元,增加7万元,亏损面由17%减少为12%,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30万元,减亏257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599万元,比上年增长49.06%。其中:国有及其他投资73324万元,集体投资5328万元,个体投资9947万元。在国有及其他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4134万元,更新改造投资34564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430万元。全县新增固定资产23218万元,年内新开工项目44个,竣工项目31个。

建筑业在投资进一步扩大的影响下,效益持续攀高。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1699万元,比上年增长15.20%。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2128公里,其中列养道223公里,县乡道477公里,村道1408公里。全县公路客运量320万人,周转量15820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6.4%和13.0%,货运量220万吨,货运周转量1332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5.6%和11.0%。拥有民用车辆5860辆。

邮电通讯业迅速发展。全县邮电通讯业完成业务总量6288万元,比上年增长23.37%,完成报刊杂志发行180万份,年末光缆总量达到4420芯公里,同比增长29.09%。在稳定乡乡通程控电话的基础上,实现480个行政村通程控电话,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7422门,电话机总数为37424户,其中县城电话14520户,农村电话23301户,分别增长0.30%、减少2.74%和增长2.23%。移动电话用户53000户,同比增加62.42%。互联网用户4200户。

五、商业、旅游业和外贸业

商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322万元,比上年增长12.45%,按经济类型分:公有经济11891万元,增长27.96%;非公有制经济51431万元,增长9.3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54965万元,增长11.52%,餐饮业8357万元,增长18.96%。按销售所在地分:县城43954万元,增长13.49%,县以下19368万元,增长10.30%。全县拥有各类市场26个。

旅游业持续增长。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55.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0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2.34%和15.38%。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县实际引进外资4.3亿元。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状况有所好转。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9219万元,比上年增长14.6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227万元,同口径比较增长23.31%,上划中央两税2144万元,全县一般预算支出32495万元,增长18.68%。

金融平稳运行,存款大幅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2639万元,比年初增长21.4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00782万元,比年初增长21.35%。各项贷款余额83259万元,比上年增长16.65%。金融机构全年现金收入377393万元,现金支出374729万元,净回笼现金2664万元。

保险业务有所扩大。全县保险机构保险业务收入3685万元,比上年增长12.93%,全县保险业务支出1883万元,增长31.22%。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教兴县进程加快,科技队伍稳步发展。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732人,其中:高级178人,中级2125人。“双杂”良种、玉米地膜育苗移栽、油菜定距育苗移栽等一系列实用增产技术继续得到推广普及。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有各类学校324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小学320所。在校学生总数为51565人;专任教师3227人。年末共有幼儿园45所、学前班165班,入园、班儿童13470名、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在全县普及。年末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84.4%。桑植一中学生刘梅被团中央、教育部评为全国“十佳中学生”。在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升学考试中,全县被录取的大中专学生为1586人,其中录取重点和一般本科381人、专科756人,录取率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