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慈利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3-14 张家界市慈利县统计局

200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资产重组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经济效益逐步好转,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2002年,我县国民经济在克服各种困难的情况下,保持快速增长。据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69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8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5.55亿元,增长28.4%;第三产业增加值8.46亿元,增长5.70%。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素质有所提高。通过落实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政策,引导农民调整品种构成和种植结构,进一步压缩了粮田面积,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培植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以资产重组盘活资产为重点,加快了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第三产业总量扩张和结构调整兼顾,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5.4%、25.6%、39.0%。市场物价低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0.4%。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体制进一步完善,服务经济的功能增强。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以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企业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农村费税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外经贸体制、社会保障体系、住房制度、教育卫生体制和科技体制等项配套制度改革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全县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切实推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但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社会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的机制尚未全面形成;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缓慢,物价长时间、大范围地低位运行,对经济生活的负面影响仍在继续。农业基础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城镇下岗人员增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这些矛盾和问题,在今后随着改革和发展将会逐步得以解决。

二、农业

2002年,全县各级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和科技推动战略,重点建设蔬菜、烤烟、黄牛、黄姜等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初步进展。由于上半年低温阴雨等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有一定下降,农民收入增长主要依靠其他因素,其中劳务输出收入增幅较大。据测算,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1.15亿元,比去年增长2.0%,其中,种植业6.08亿元,林业0.81亿元,畜牧业4.03亿元,渔业0.2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0.4%、2.7%、16.0%。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41万公顷。其中经济林面积0.1万公顷,占造林总面积的24.0%,森林覆盖率为35%。

畜牧、水产业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4.6万吨,比上年增长1.47%;禽蛋产量0.81万吨,比上年增长2.28%。2002年全县水产品产量达4050吨,比上年增长1.61%。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本设施继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24.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2%。

全县农机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其中农用排灌机械0.72万台套,总动力3.3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达到3043台,总动力3.54万千瓦。农村用电量3510万千瓦时。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18万吨,比上年下降0.5%。年末耕地面积57.12万亩,较上年减少5.4%。

全县农村通电、通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四通”程度有了较大提高。2002年底,全县637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自来水受益村达到185个。

三、工业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增长。通过近两年的资产重组,盘活了一大批存量资产,我县工业经济逐步走出了发展的谷底,出现了强劲反弹。2002年,全部工业总产值177748万元,同比增长16.2%;工业增加值36940万元,同比增长13.2%。全县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5462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1%;工业增加值21195万元,同比增长7.9%;工业产品销售率97.7%;与去年持平;实现利税合计1706万元,同比增长50.8%;其中利润总额393万元,增加659万元。工业生产呈现以下特点:

重工业快速增长,轻工业增速缓慢。2002年轻工业完成总产值7428万元,同比增长2.24%,轻工业产品销售率74.07%;重工业完成总产值47200万元,增长22.58%,重工业产销率达99.52%。

农村工业产值增速加快。2002年规模以上农村工业完成总产值7959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4.1%,比2001年提高2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皮鞋48.9万双,水泥27.5万吨,服装43.5万件,供电量74532万千瓦时,供水量230万吨,铝锭5754吨。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2年,我县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积极实施投资、消费双向启动政策,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需求,继续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5亿元,比上年增长5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4.31亿元,增长2.98倍。集体投资2582万元,减少27.8%,个体投资21916万元,减少14.4%,私营投资2810万元,增长5.7%。在国有单位投资额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36341万元,比去年增长5.55倍。更新改造投资完成6971万元,比去年减少21.0%。

新开工项目增多,在建规模扩大。全年施工的基本建设项目57个,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3个,比上年增加8个。当年新增固定资产39311万元。

2002年,全县完成住宅投资1093万元;住宅建设施工面积20168平方米;竣工面积4132平方米。

2002年,全县建筑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加快企业改革,转变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开拓市场,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全县共有三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8家,完成施工产值7434万元。竣工房屋建筑面积46373平方米。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县交通运输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调整运输结构,强化综合交通优势,运输能力稳定增长,整体服务水平提高,为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全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552.5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222万吨,货运周转量14523万吨公里。客运量43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9848万人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