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慈利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邮政电信事业增势强劲。邮政新业务发展迅速,现代化的通讯手段进一步普及,数据和多媒体业务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邮政部门全年完成邮政业务量1864.4万元,比上年增长9.2%,邮政业务总收入1709万元,增长11.7%。 电信部门全年拥有固定电话用户63798户,拥有国际互联网用户7114户,其中宽带网557部。全县实现637个行政村村村通电话,全县电话入户率达到31%,每百人拥有电话9部。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2年,全县各级根据消费升级转换的特点,采取综合配套措施,积极开拓城乡市场,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渐趋活跃,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效益改善。特别是几大超市的陆续开业,改善了购物消费环境,刺激了居民的消费行为,活跃了全县贸易市场。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21亿元,比上年增长4.1%。农村市场启动初见成效,市场份额有所上升。全县县以上零售额累计实现4.3亿元,比上年增长2.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实现3.9亿元,比上年增长6.4%。 随着市场机制作用在流通领域的日益增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同成份的商业经济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国有、集体商业在市场中的份额有所下降,而个体、私营经济在市场中的份额则不断增长。 分行业看,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5.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1%,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1亿元,增长83.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零售额1.59亿元,下降1.1%;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及其他经济零售额6.6亿元,增长5.2%。 市场物价继续低位运行。2002年以来,市场物价呈低位运行态势,与2001年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4%。 七、对外经贸合作 2002年,对外经贸工作成绩显著。全县各企业努力适应市场的变化,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产品结构,出口形势呈现好局面。同时,对外加工贸易业务发展势头看好,外商、内资投资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县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额217.5万美元;完成出口交货值5502万元,同比增长9.5%;积极吸引内资参与我县经济发展,全年合同利用内资达6亿元,实际利用内资1.06亿元。 八、财政、金融 2002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制定的各项财政货币调控措施,各级财税部门坚持依法征税,积极培育财源,努力组织财政收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02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475万元,增长8.9%。财政总支出19806万元,增长21.6%。一般性支出得到有效控制,可用财力极为有限。 金融业保持平稳良好运行。2002年,全县各金融企业认真执行适度的货币政策,规范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全面落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责任制,优化贷款结构,提高信贷质量,有力支持了全县经济发展。各项存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57亿元,比年初增加3.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34亿元,比年初增加2.78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02年末,全县全年财产保险费收入973万元,同比增长11.2%;赔保支出561万元,同比增长34.5%。全年人寿保险费收入5361万元,同比增长68.5%;赔款支出1459万元,同比增长13.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2年,全县积极贯彻科教兴县战略,增加科技投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努力推动全县高效技术产业的发展。2002年,全县取得县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部门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继续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步入规范化管理阶段,全面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高中规范化管理逐步推进。2002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34所,在校学生37407人;小学425所,在校生5288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升学率99.5%,初中入学率98.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1.9%。全县毕业生考入高校人数1174人,其中考入本科363人,专科811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拥有各种群众文化经营机构264处,电影院1个,公共图书馆1处,藏书8.0万册。广播电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乡镇以上卫星接收站30座,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近4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96%以上。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2002年全县医院2处,乡镇卫生院34处,专科防治所1处,妇幼保健院1处,卫生防疫站1处。拥有病床119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746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人口 2002年,我县全面落实各级制定的增加收入扩大内需政策,积极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了企业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职工养老和失业保险覆盖面,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增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提高企业工资标准,调整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薄弱环节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使人口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适用住宅建设加快,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尽管农业生产遭遇干旱灾害,农民从粮油生产中获得的收入大幅减少,但是农民从牧业、蔬菜、水果、烤烟等获得的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外出劳务获得的收入增长幅度达2.1%,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17%,从而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平稳增长。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98元,增长3.8%。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98元,比上年增加73元,增长4.79%,其中食品支出997元,比上年增加40元,增长4.2%;衣着支出68元,增加3元,增长4.6%;居住支出173元,比上年减少46.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61元,增长5.1%。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一些现代化的家用电器逐渐进入农家。全县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视机92台,其中彩色电视机15台;洗衣机1台,电冰箱1台,影碟机8台,电风扇105台,摩托车2辆,电话机37部。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职工工资水平提高。年末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7506人(不包括乡办和村办),比上年减少4.9%,共发放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8979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在岗职工人均劳动报酬9487元,增长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