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武陵源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10-03-14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统计局

2006年,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和领导全区各族人民致力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致力于突出发展旅游,致力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致力于关注民本民生,致力于强化社会管理,致力于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推动和开展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武陵源,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社会稳定,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综合

经济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产业格局仍为“三二一”。年末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7925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发展速度比上年快0.5百分点,比全省高0.7个百分点,比湘西地区高1.2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359万元、10632万元、12093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2.8%、14.1%,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2%、1.8%、96%,全年经济运行平稳。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为27903元,比上年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的比率为4.6:7.7:87.7。

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2006年全区8件实事18个考核项目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17个考核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05人,完成计划任务的100.8%。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200人,完成计划任务的102%;新建、改建区到乡镇公路完成21.8公里,完成计划任务的167.6%;建成通村公路7.5公里,完成计划任务的125%;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877人,完成计划任务的110%;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数518人,完成计划任务的103.6%;财政“低保”完成资金(48万元)增长15%,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农村沼气池建设完成101口,完成计划任务的101%;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及独生子女伤残扶助金3.18万元,发放率100%;索溪峪污水处理厂年污水处理量达139.96万吨,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27.24%;锣鼓塔污水处理厂年处理量67.44万吨,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49.8%;新增绿地面积7.88万平方米,完成计划任务的100.65%;新增城区绿地率完成35%,完成率达125%。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央、省、市、区四级总经费380.63万元,其中区级配套经费242.63万元;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政策全面落实,全区2006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为3.6万人,参保资金达181万元。

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有:经济增长仍存在高消耗,产业升级较难;城市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经济发展环境仍需治理;财政收支、就业和社会保障、节能降耗等工作压力大,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二、旅游接待

游客接待持续增长。2006年全区共接待中外游客1144.8万人次,同比增长14.3%。其中境外客人97.9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9%。在旅游接待总人次中区管门票站接待人次数为432万人次,同比增长16.9%。吴家峪接待客人237.4万人次,同比增长9%;水绕四门接待客人5.96万人次,同比增长33.9%;张家界森林公园接待客人188.26万人次,同比增长28.9%;黄龙洞接待客人85.5万人次,同比下降13%;宝峰湖接待客人61.5万人次,同比增长8.3%;观光电车接乘客人103.4万人次,同比增长30.4%;天子山索道接乘客人199.2万人次,同比增长32.6%;黄石寨索道接乘客人108.5万人次,同比增长12%;百龙电梯接乘客人116.9万人次,同比增长16.8%;紫霞观接待客人34.16万人次,同比下降22.6%。

2006年全区共实现门票收入8.22亿元,同比增长24.45%,实现旅游总收入33.35亿元,同比增长13.89%。2006年年末全区共有接待宾馆饭店230多家,接待床位1.8万张,客房平均入住率达43%以上。

三、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发展显著加快。全区首次实现建区十几年以来的最快增长,增长速度达5.7%。2006年全区实现现价农林牧渔总产值9978万元,同比增长4.9%(实现可比价格增加值5835万元,同比增长5.7%,为历史最高速度)。其中:农业产值4390万元,林业产值1767.9万元,牧业产值3047.3元,渔业产值22.6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50万元。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5.18千公倾,比上年增长0.4%,粮食、蔬菜、烟叶、瓜果、药材等作物种植扩大。

畜牧业生产发展迅速。年末出栏肉猪3.4万头,同比增长5.26%,出售肉用羊0.64万只,同比增长6.6%,家禽出笼27万羽,同比增长3.8%。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093万元,同比增长21%。财政支农支出520多万元,增长12%,6个示范村完成村庄规划设计,完成改水1000户,改厕500户,新增人畜分离户500户。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长较快。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投资46011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城镇投资43918万元,农村投资2093万元,分别增长51%、21%。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6年全区共有54项重点工程,其中开工新建项目15项,续建项目15项,前期准备项目14项,社会投资项目10项。全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3.2亿元,占全区全社会总投资的69%。其中开工新建项目已完工的有桂花路改造,通畅工程建设,峪园广场至森林公园门票站段公路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高云安置区商业网点建设,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等;续建项目已完工的有吴家峪口门票站建设,索溪峪旅游综合开发及河道疏理一期工程,泗南峪至向家台、桑植分水岭公路建设,协合乡行政中心建设,中湖、协合卫生院改造,两园公路改造升级项目等;社会投资项目完工的有武陵源移动通信大楼建设工程,专家村宾馆改扩建、天子大酒店改扩建、武陵源国际度假酒店和黄龙洞休闲广场建设项目。龙阳公路武陵源段建设进展顺利。

五、商业、交通和邮电通信

内贸繁荣活跃。全区实现社会消费的零售总额29973.4万元,比上年增长20%。区及区以下分别实现零售额21372.7万元、8600万元,增长20.5%、14.8%。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15398.5万元,住宿和餐饮业14574.9万元,分别增长11.7%、23.2%。城市批发和零售业、娱乐连锁化,农村商业网点增多。

交通运输业增长较快。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64.819公里,其中省道23.213公里,县乡道162.478公里,村道79.128公里。全年实现公路客运量27.3万人,旅客周转量545.28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1.2%。

邮电通信业稳步增长。全区邮电业务总量1327万元,比上年增长9.9%,年末全区拥有移动电话用户1.7万户,固定电话用户1.21万户,其中城市电话0.91万户,农村电话0.3万户,小灵通用户3100多户,互联网宽带用户14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