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武陵源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投资经济环境改善,促进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成为我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年完成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7804万元,拉动国民经济增长15.5个百分点,个体私营企业发展有新的起色,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82户,内资企业19户,私营企业21家,注销企业70户。从业人员达1500人,累计从业人员6353人。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2.87亿元,其中乡村工业总产值2400万元。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实现本级财政收入6481万元,同比增长10%,财政贡献率15.1%。其中工商税收完成3770万元,农业税收完成314万元,非税收1500万元,同比增长38%,国有资产租赁收益105万元,农业税附加收入17万元。加强增收的同时,保证了各项财政支出。全年支农和农业事业费支出1606万元,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支出近487万元。 金融形势发展稳定。全区金融机构年未存款余额3824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41825万元,居民储蓄26200万元。金融对重点工程建设支持力度加大,全年金融机构支持重点工程资金3100多万元;对房地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大,累计支持资金2400万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部门完成保费收入1070万元,同比增长4.5%。 八、文教卫广电事业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区共有各类中小学校33所,在校总人数654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校率97.1%,小学入校率102.4%,巩固率102.1%,初中入校率114.8%,巩固率97.8%。全区成人在校人数近500余人。希望工程有了新的发展。全区有近1300人参加希望工程活动,落实资金5.3万元,共扶助贫困学习 400人次。教师队伍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区民中通过公开招聘高中骨干教师17名,为努力打造武陵源教育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卫生带来发展稳定,医疗条件逐步改善。全区现有卫生医疗机构45家,其中个体医疗机构3家,共有病床84张,卫生技术人员106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19人,每千人拥有医生1.79名。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健康有序。区广播电视局克服困难,在全区农村建立30多个电视站,用户达1500多户,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民族文化艺术团体发展迅速,群众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新组建群众文化艺术团体2个,演出50场次。文化市场井然有序,全年开展“扫黄打非”活动5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760盒。 九、景区拆迁与环境保护 在上年实施景区拆迁的基础上,天子山、袁家界、水绕四门景区房屋大拆迁取得重大成果,拆除旅游接待设施73家,搬迁居民170户,其中隐蔽安置124户,共拆除建筑物面积13.57万m2,拆除构筑物2.2万m2,支付拆迁补偿费3000万元,清运拆迁垃圾25万m2。继2001年1月1日,全国第一部针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后,区政府投资450万元进行公开招标,对《武陵源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使规划与建设同步,开发和利用并重,效益和保护并举;加大遗产保护力度,实行遗产保护一票否决制;封闭天子山梨园垃圾场,有效的保护了上游水资源;依法关闭了野猫峪等14家采石场。环保意识多层次深入。全年共完成12000亩退耕还林任务;投资120万元的张清公路翠竹长廊全面完成;恢复被毁植被18万多平方米;索溪河保护和治理力度“脏、乱、差”的局面基本改观;积极争取多方面努力,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正式在武陵源挂牌,标志武陵源遗产保护进入新的时期。 十、人民生活与计划生育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5.93%,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全年人均只有22元,创历史最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4428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0.7%,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6203元,同比增长9%;全区职工年平均工资8576元,同比增长10.7%。全区人均住房面积近50平方米。 社会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区有2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共3000多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全年征集社会养老保险金666.7万元,失业保障金40万元,医疗保险金391.58万元,发放养老金179万元,发放率100%。 依法治区走向正轨。2001年1月1日,《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颁布实施,进一步保护遗产、求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司法行政工作有明显起色,建立“5148”法律服务专线,接受司法服务85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1件,全年共举办各种法律培训5次,共计20000人次,有2400人参加了“三五”普法考试,合格率达100%,办理公证45件,涉及标的4500多万元。 全区总人口45618人,其中新出生人口653人,人口出生率10 .79‰,死亡人口197人,死亡率4.43‰,人口自然增长率6.36‰,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41719人,占总人口的91.45%。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8.62%,一孩生育率98%,多孩控制率0.15%,全区已婚育龄妇女960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