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桃源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4 常德市桃源县统计局


保险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8674万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寿险业务收入7843万元,增长10.6%;保险业务支出3143万元,下降10.8%,其中,寿险业务支出2191万元,下降9.4%。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2006年,我县列入和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项。全年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22项,新发展技贸机构7家,技贸协会单位5家,鉴定各种技贸合同86份,合同金额4267万元,全年编发科技信息期刊13期,累计发布信息130条。

全县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技术人员11629人,其中,按职称分,有高级职称的416人,中级职称的5047人,初级职称的5526人,其他640人。

教育事业发展有序,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整体优化,学校的设置布局趋于合理。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67所,其中,职业中学5所,普通中学50所,完全小学149所,特教1所,小学教学点62个。在校学生95932人,其中职业中学5551人,普通中学44526人,小学45771人,特教84人。教职员工6652人,其中专任教师5826人。全年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3910人,74人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专以上毕业证书。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奖励367人次,其中,国家级奖励115人次,省级奖励95人次,市级奖励157人次。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有电影放映单位20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有集镇文化中心40个,图书室125个,文化户187个,民间剧团43个。县图书馆藏书115013册,县文管所收藏文物1641件,其中一级文物10件。年内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表的文艺作品287件。

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共有有线电视用户87194户,广播综合覆盖率98.0%,电视综合覆盖率97.0%。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50个,病床166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134人,其中,执业医师655人,执业助理医师359人,注册护士528人,药剂人员224人,检验人员95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73人。年末有个体诊所、医务室94个、从业人员141人。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174.99/10万以内。药品检测合格率99.0%,“五苗”全程覆盖率92.38%,住院分娩率98.82%。年末农村有自来水厂、站106个,饮用清洁卫生水的人口达80.5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99.2%。

2006年,全县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电脑体育彩票布点15个,全年完成销售额240万元。参加省市体育比赛,我县运动员获金牌16枚,银牌7枚,铜牌8枚的好成绩。年内向省体校输送新生12人,向市体校输送新生48人。

十、对外经济和旅游

2006年,我县外向型经济工作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254.87万美元,引进到位资金1578.63万美元,三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9761万元,上交税金7127万元,实现利润17708万元,全年出口创汇3038万美元。年内新批三资企业4家。

旅游事业稳步发展。年内桃花源旅游风景区共接待游客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0%,其中,接待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4万人次,增长14.3%。全年旅游收入4560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完成税金105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年内举办了2006′中国湖南桃花节。

十一、人口与劳动就业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末,全县总户数330219户,总人口974496人,比上年仅增加584人。总人口中,男性507119人,女性467377人;农业人口829557人,非农业人口144939人。全年出生7089人,出生率7.3‰;死亡4877人,死亡率5.0‰;自然增长率2.3‰。全县一孩率75.5%,计划内生育率97.3%。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37074人,其中,在岗职工35838人,劳动报酬总额49354.8万元,其中,在岗职工工资48155.6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3880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019元,增长17.3%。

十二、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条件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37元,比上年增加320元,增长9.9%。据全面统计,农民人均实际所得收入3033元,增长11.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436338万元,比上年增长11.7%,人平4478元,增加466元。

社会福利和劳动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有敬老院15个,床位968张,共收养572人。全年优抚对象6440人,优待金1265万元。全年城镇低保人数12228人,低保金额1294万元;对困难户、散居孤老残幼的集体供养金额648万元。大病医疗救助84万元。

环境保护工作有了长足进展。年内以治理废水、废渣、噪声为重点,先后查处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污染源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年审批环保项目51个。工业废气排放总量73.16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16.83万吨,县城烟尘控制区12.5平方公里,覆盖率100%,噪声控制区7.77平方公里,覆盖率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