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安乡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4 常德市安乡县统计局

七、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2008年,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230多个,实际引进内资9.03亿元,同比增长7.9%;引进外资1527万美元,增长12.3%。引进的较大项目达17个,含盖一、二、三产业的全部经济领域,其中工业项目占11个,主要有:常德柏力科技园建设项目,总投资在20亿元以上,首期投资2亿元;天洁5万吨造纸及治污项目,总投资6.6亿元,第一期投资2.5亿元;凯斯机械三区工业建设项目,总投资2亿元;香格里拉小区建设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有所回落。2008年,全县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3522万元,下降8.6%,其中工商税收5461万元,增长11%;国有资产收益1219万元,下降45%;契税399万元,增长56%;耕地占用税420万元,增长41%;罚没收入1582万元,增长83.7%;行政性收费收入1597万元,下降39.6%;其他收入2621万元,下降22.3%;专项收入223万元。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46%,比重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

财政支出继续攀升。2008年,完成县级一般预算支出79828万元,增长30.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9186万元,增长2.8%;国防63万元;公共安全4581万元,增长25.5%;教育21647万元,增长66%;科学技术260万元,增长34%;文化教育与传媒734万元,增长21%;社会保障和就业16777万元,增长29%;医疗卫生6968万元,增长39%;环境保护442万元,增长23%;城乡社区服务3076万元,增长22%;农林水事务11594万元,增长23%;交通运输2821万元,增长4%;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447万元,增长3%;其他支出232万元,增长22%。财政净结余287万元。

金融存贷增幅加大。 200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16亿元、增长23.1%,比上年增速快10.9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7.97亿元、增长21.2%,比上年增速快11.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5.86亿元、下降6.7%,如果剔除县农业银行核呆2.4亿元因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实际增长1.27亿元,增长7.4%。其中短期贷款14.31亿元、下降2.5%,中长期贷款1.55亿元、下降31.4%。全年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10.91亿元、下降5.5%,累计收回贷款9.64亿元、下降29.8%。在累计发放贷款中,尤以农村信用社对“三农”及个体私营经济的支持力度最大,累放贷款8.19亿元、占全部的75.1%,其中农业贷款投放4.98亿元。金融机构呈现整体盈利局面,全年实现盈利3548万元,比上年多盈利2349万元,增长195.9%。现金投放适度,金融机构各项现金年累计收入130.42亿元,比上年减少4.41亿元,下降3.3%;现金年累计支出128.03亿元,比上年减少5.93亿元,下降4.4%;现金回笼年累计2.39亿元,比上年增长0.87亿元,增长56.7%。

保险事业难中求进。2008年,县境内有保险业务经营单位6家,共完成保险收入5974万元,增长8.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50万元,增长19.3%;寿险保费收入4224元,增长4.6%。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2241万元,增长24.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突出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2008年,共引进新技术项目39项,开发新产品18个,列入市以上科技项目15项,其中国家科技项目2项、省级6项、市级7项,争取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30万元。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45件、比上年增加18件,授权专利量23?件。开发实施_8 _'93_52蜂窝煤烤火炉”、“电气火灾防护器”、“全自动给棉机”、“增氧机时控多功能保护器”、“电话报警控制电话”、“方便熟食鱼制作”、“水煤浆逆焰悬浮循环式燃烧方法及其燃烧设备”、“水煤浆雾化器及包含该雾化器的水煤浆燃烧装置”等12项专利产品,特别是我县专利发明人罗安桂申请的“全自动给棉机”国际专利,实现了全市国际专利零的突破。年末拥有技术贸易机构39家,年技术贸易总额2100万元。

教育事业不断前进。2008年,全县着力构建教育强县推进机制,大力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努力提高全县整体办学水平,继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县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11所、比上年减少7所,其中小学80所、初中21所、普通高中4所、中等职业学校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48342人、比上年减少3797人。其中小学21493人、减少1654人,初中14833人、比上年减少730人,普通高中9289人、比上年减少919人,中等职业学校2492人、减少494人,特校学生37人,幼儿园学生198人。全县有教室建筑面积16.40万平方米、实验室2.15万平方米、图书室0.97万平方米、微机室0.47万平方米、语音室0.27万平方米,在职教职工4630人。全县小学新生入学率和老生巩固入均达100%,初中新生入学率为99.74%、老生巩固率为99.95%,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就读比例达90.9%、高中老生巩固率为98.3%,高中教育开始进入普及阶段。高考整体水平继续保持上升势头,本科上线1755人,上线率36.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本、专科录取2917人,录取率62.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课本贯全部免除,受益学生7.5成人次;提高补助标准,发放特困学生生活补助251万元,受益学生3646人;发放中职和普高贫困学生财政助学资金302万元,受益学生2016人。投入610万元,全面启动农村合格学校建设;投入专项资金84万元,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与省市级合格学校课桌椅更新配套工程,9983名学生秋季开学时全部使用上免费的新课桌椅。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百花齐放。2008年,全县文化事业突出文化产品生产,促进艺术工作上水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进展,《安乡硪歌》完成了传承人申报,夏安邦、喻宽美被推荐为传承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获得好评,其中谌天喜的散文《捕捞轶事》应邀参加中国作家世纪论坛征文获一等奖、《两百块光洋》获征文二等奖、《伯伯圆我大学梦》编入中国慈善协会杂志;丁世喜的《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全峻的《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对策》入选省群文理论征文活动并出版。组织参加市“蒲公英”大赛,共选送书画美术作品80幅、舞蹈节目8个、器乐节目2个参赛选手112人,其中仅获得金奖的就有舞蹈节目3个,美术作品金奖8个,书法作品3个。全年向上级报送艺术作品16件,有6件获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件、优秀奖3件,市级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件。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20场,全年免费放映3705场,接待观众10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