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安乡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常德市安乡县统计局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克服冰冻灾害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目标,充分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措施,努力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协调发展、开放带动和科教兴县战略,全县经济比较好地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运行绩效提高,发展活力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  合

县域经济总量稳步扩张。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9.96亿元,增长9.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2.71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38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9.87亿元,增长15.0%。三次产业比发展为32.5:24.8:42.7,与200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5.0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2.1和2.9个百分点。

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2008年,全县积极主动落实省为民办实事和市10件实事的各项任务。继续加强乡村道路、水利设施、沼气池及农村改水改厕和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建设,新增饮用安全水人口3.5万人;新建农村沼气池2606个。全县新增城镇就业6558人,城镇零就业人员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达100%,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723户;城镇居民5.01万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全县农村共有42.6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25元和40元;新建城镇经济适用房1.1万平方米,城镇廉租房0.8万平方米;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所,乡镇敬老院2所。落实省为民办实事工程,全年共计投入1.52多亿元。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县域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增长方式粗放,节能减排压力大;财力不足导致较好解决民生问题还有很大困难。

二、农  业

稳定粮食、棉花、油料等拳头农产品种植面积。2008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69.93万亩,增长1.4%;油料面积56.52万亩,增长48.3%;棉花面积30.56万亩,增长0.5%;蔬菜面积9.47万亩,下降1.7%;养殖水面近20万亩,与上年持平。

粮食产量稳定,棉花因灾减产。粮食总产量31.23万吨,增长0.4%;棉花总产量2.80万吨,减产0.56万吨,下降16.6%;油料总产量6.10万吨,增长23.35%;蔬菜产量15.16万吨,与上年持平。

养殖业得到恢复性发展。全年生猪出栏45.08万头,增长19.1%;生猪存栏25.00万头,增长26.1%,其中能繁母猪3.10万头,增长83.4%;牛出栏0.62万头、羊出栏4.71万头、家禽出笼281.57万羽,均与上年基本持平。水产品总量7.99万吨,增长3.9%。

农业内部结构得到调整。200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89亿元,增长1.5%。其中农业产值18.1亿元、下降12.5%,林业产值0.14亿元、增长25.0%,牧业产值10.57亿元、增长41.8%,渔业产值9.01亿元、增长4.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7亿元、增长3.7%。五大产业比重由45.8:0.3:26.1:24.9:2.9调整为46.5:0.4:27.2:23.2:2.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速度减缓。2008年,全县规模工业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生产得到较好保障,但发展速度减缓。年内净增5家规模企业,全县规模工业发展到61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4.53亿元、增长16.2%。规模工业按轻、重工业划分,分别完成产值18.02亿元、6.51亿元,分别增长16.5%和10.1%;按所有制行业分,非公有制企业完成产值24.2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98.7%。全社会工业完成增加值14.58亿元、增长12.0%,其中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7.36亿元、增长15.8%。

支柱产业地位突出。2008年,在全县七大支柱工业中,整体规模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机械制造业,分别完成工业产值12.56亿元、5.68亿元、3.02亿元和2.79亿元,分别增长79.4%、36.5%、27.4%和18.2%,四大行业已占全县规模工业的78.9%,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

建筑行业发展加速。2008年,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0.5%。目前全县共有建筑企业及个体经营户1200多个,其中,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发展到7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投资增长强劲。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加,工业投入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0亿元,增长18.6%,其中,城镇以上完成投资8.43亿元、增长26.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87亿元,增长8.9%。按产业结构分,第一产业完成1.20亿元,第二产业完成6.2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6.88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长1.6倍,说明2008年全县工业投入大。全县完成房地产投资7564万元,比上一年度减少投资6123万元,下降44.7%。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社会消费品市场城乡同步发展。2008年,全县实现批发、零售业增加值5.51亿元,增长12.0%;住宿、餐饮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18.6%。消费市场不断涌现新亮点。一是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带动下,超市、连锁、加盟、专卖等现代经营方式逐步延伸至农村市场,城乡消费同步活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2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县级和县以下零售额分别为12.63亿元和8.99亿元,分别增长20.4%和21.6%,农村消费增长速度超过县城。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细分经营出现新趋势。高档商品专卖化、中档商品超市化、低档商品街区化愈来愈明显。三是适应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住宿餐饮出现新特点,排档夜市特色化、酒店厨师专业化、宾馆经营规范化、品茗休闲高档化。全年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3.85亿元,增长22.9%,高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个百分点。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事业稳步推进。2008年,常岳高速公路已于11月底启动开工,途经我县5乡镇14个行政村,全长22.9公里;S302省道改造工程进展顺利,鲸沙公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完成通村公路硬化69公里、通乡公路硬化6.9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611公里,其中省道59公里、县道164公里、乡道368公里、村道1020公里,有水泥硬化路及油路420公里,好路率达到93%。

邮电通信能力得到提高。2008年,全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799万元、电信业务总量4175万元,分别增长15.9%和下降6.7%。年末全县有固定电话用户7.53万户,小灵通用户0.9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85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1部/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