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安乡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4 常德市安乡县统计局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大湖口大桥成功合龙,顺利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和生产任务;水利建设和移民建镇共完成投入9640万元;提高城市品位的书院广场在国庆节前如期完成;黄安公路硬化改造完成年度计划。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2002年,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棉花、珍珠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扬,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城镇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增加,激发了全县人民的消费热情,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亿元,增长10.0%。其中,县级零售额53398万元,增长12.0%;县以下农村零售额42984万元,增长7.5%。分行业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1400万元,增长9.5%;餐饮业13501万元,增长13.7%;其他行业21481万元,增长8.9%。分经济类型是,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5021万元,下降27.5%;非公有经济81361万元,增长21.6%。专业市场和商品一条街正成为县城消费品市场特色,连锁超市和知名品牌专营等新型市场经营业态发展迅速。工商、物价、技术监督等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保证全县市场规范活跃有序。

市场物价呈稳定态势。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0.7%,市场物价仅上涨0.7%;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3%,年度比较上升0.3%。从十一大类商品零售及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看,价格回升的有5类:食品类上涨2.1%;化妆品类5.3%;文化体育用品类24.7%;日用品类1.0%和农业生产资料类6.5%。价格持平的有服装鞋帽类。价格下降的有5类:饮料烟酒类下降1.1%;中西药品类15.9%;家用电器类12.4%;燃料类7.1%和建材类0.3%。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事业安全繁荣。2002年,交通运输业完成增加值1.58亿元,增长18.1%。水陆交通条件有较大改善,运输状况有很大提高。县境内有省道31公里、县道130公里、乡道200公里、村道1000公里,有水泥硬化路近100公里,全县公路好路率85%。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56818万吨公里,增长20%;旅客周转量47420万人次公里,增长15.8%。

邮电通讯事业继续保持迅猛发展势头。2002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0332万元,增长33.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94万元,增长36%;电信4582万元,增长25%;中国移动3556万元,增长40.0%;中国联通400万元,比上年翻一番。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7.47万户,增长12.0%,电话普及率42.9%;互联网用户3000户,使用210万次;累计使用时间135296天,增长110%;移动电话用户3.25万户,增长29.8%。

七、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再创佳绩。2002年,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增长25.0%。其中,外资到位450万美元,增长41.5%;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9.3万美元,出口29.3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2年,完成县级一般预算收入10279万元,增长16.0%,其中工商税收2518万元,增长21.6%;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4171万元。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是近年来最快的一年,历史性地突破亿元大关。县级财政总收入24343万元,增长34.9%;完成县级一般预算支出20893万元,增长36.8%。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和"四个确保"的目标,但财政总量依然不大,政府财力仍面临十分困难的境地。

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存款特别是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增加,200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55亿元,比年初增长17.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23亿元,增长18.4%。各项贷款余额19.42亿元,下降4.7%。其中,短期贷款18.57亿元,下降5.6%;中长期贷款0.64亿元,增长12.3%。贷款投向的主渠道依然是农副产品收购,年末余额为12.87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6.3%。银行现金收入62.49亿元,增长16.5%;现金支出62.95亿元,增长12.0%。

保险事业发展势头强劲。全社会把保险作为社会保障手段的意识及投资方式的理念不断增强,2002年,全县完成保险收入3845万元,增长59.1%。其中,人保公司保险收入770万元,增长22.2%;寿险公司2700万元,增长79.9%;平安公司375万元,增长31.2%。赔付总金额1336万元,其中,人保公司赔付391万元,赔付率50.8%;寿险公司838万元,赔付率31.0%;平安公司107万元,赔付率28.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得到较大发展。2002年,全县研究开发科技计划项目27项,投入经费3145万元。其中,省级计划3项、市级计划2项;科技攻关计划1项,成果推广计划19项,高新技术发展计划2项。引进开发新技术、新成果38项;实施科研项目81项,其中省以上科研课题35项;获得科研成果15项,其中8项达省内领先水平;全县依靠科技进步新增产值9360万元;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面积58万亩次,新增收入5960万元。技术创新获得新突破,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新型高压汞灯杀灭棉铃虫"等3个项目获市科技进步奖;地震监测预报获全省第1名;2名科技人员获"常德科技之星"称号;14个项目61人获县科技进步奖。

教育事业稳步提高。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加强,鼓励民间投资兴办教育。2002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学生巩固率100%;小学升初中达98.7%,初中在校学生巩固率97.2%;残疾儿童入学率85.8%。全县共有各类中小学校185所(含民办学校),减少15所。其中,小学152所,教学点8个。中小学在校学生75936人,减少3333人。其中普高学生9147人,增加2292人;职高345人,减少110人;初中32138人,增加694人;小学34306人,减少6231人。有专任教师4496人,教师人均负担学生17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6.9%、85.2%、56.2%。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全县有2238人参加高考,录取1521人,录取率67.5%,高考文、理科平均成绩均居全市第1名。安乡一中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全县有民办学校7所,在校学生2200多人,师资200多人。民办幼儿园70多所,在园幼儿2600人,幼师350人。全年投资40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改造危房面积3万平方米,17个乡镇40所学校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很好发展。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02年,全县相继举办"迎春笔会"、"春节联欢晚会"、"党旗飘飘"专场晚会、县一中60周年校庆及经贸洽淡文艺晚会等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倍受农民群众热情欢迎。县级图书馆1个,年接待读者6700人次,借阅书刊4800册;剧院接待演出团体18个、演出22场、观众2.8万人次。文艺创作又有新成绩,演出市场经过整改更加规范,新闻出版及版权保护得到加强,文物保护受到广泛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