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安乡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常德市安乡县统计局

200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谋发展,为实现全县经济增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完善,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增强。国民经济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繁荣稳定,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有效地做大增强。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1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6.95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9.65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2.6比24.1比33.3,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得到较大幅度调整。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攻坚战。原金鹏、金大地公司成功实现改制重组,建立新的股份制企业,标志全县运行中的国有工业企业全部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实现三年国企改革目标。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行。按省市统一部署,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并获得成功,农民负担得到进一步减轻和规范。行政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通过严格实施行政机构改革,各单位编制、人员和领导职数都达到精简目标,实现“精简、统一、效能”目的。这一系列改革的稳步实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济环境不断优化。全县努力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控,严防负担反弹,杜绝涉负案件,巩固税改成果。狠抓消赤减债,特别是乡、村两级抓住税费改革大好时机,采取债务置换、盘资偿债等多种方法,偿还乡村债务。全年消减村级民间债务1.1亿元,全县有20个村成为无债村,163个村民间债务结零。开展经济环境专项治理,推行政务公开,整治收费秩序,遏制“三乱”歪风;打击地痞地霸的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维护生产、市场正常秩序。

社会稳定繁荣。狠抓“一中心,五网络”综治基础工作,推行超前防范,着力化解,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毒品整治等专项行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结构调整不平衡,导致农村收入地区差别和贫富差别拉大,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难;财政压力依然巨大,特别是乡镇财政难以为继;市场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形势严峻。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下保持较快速度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27亿元,比上年增长6.9%。

种植业呈下降态势。农作物向扩大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提高优质品比率调整。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9.50万亩,增长1.1%;蔬菜、瓜果等高效农作物面积16.48万亩,增长6.8%。农业生产得益于风调雨顺的气候条件,基本全面丰收,总产量受结构调整影响,有增有减。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79亿元,下降2.6%。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如下:

林业生产有新突破。2002年,全县积极引进上海新高潮速生丰产林和洞庭白杨营林三倍体毛白杨项目,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做大做强杨树产业。完成造林面积3.5万亩,比上年翻了一番,零星植树45万株,苗木抚育200万株,幼林抚育面积4.12万亩。完成林业产值0.84亿元,增长32.1%。

养殖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好势头。2002年,完成养殖业产值10.40亿元,增长13.3%。养殖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56.9%。养殖业特别是水产养殖成为结构调整优先发展项目,全县新增退田还水面积3.8万亩,养殖总水面达24万亩,其中珍珠养殖面积7.5万亩,水产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已达25.9%。新增退耕还草2万多亩,发展草食畜禽20多万头(只)。

农民负担更加规范合理。全县深入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村经济秩序得到有效改善。2002年,农民税费负担总额为9621万元,比上年减少670万元,亩平157.2元,减5.6元,下降3.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2002年,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89处,投入劳动工日141.85万个,移动土石方156.36万立方米,水利建设投入资金8000万元,对235台4.09万千瓦排灌设备进行了维修整治,保障机电设备完好率在95%以上,堤防建设和平垸行洪完成年度任务,全县农村抗灾防洪能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农业机械总动力36792台29.28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83台9730千瓦,小型及手扶拖拉机2312台20969千瓦;拥有农用排灌动力机构16438台11.09万千瓦,农用水泵1.6万台;渔用机动船557艘2041千瓦,农用运输车船242辆(艘)。全县机耕面积55.5万亩,机电排灌57万亩,机械收获面积4.5万亩。全县农村生产用电7816.6万千瓦时,施用化肥15.75万吨,使用薄膜319吨,农村798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工业化进程明显。全县工业以改革创新机制、以发展扩张规模、以管理提高效益,积极推进工业化。工业园建设初具规模,2002年,全县工业共上项目26个,投资总规模1.47亿元。全县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及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企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全年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0340万元,增长4.1%,产销率达98.9%;实现利润1300.3万元,基本持平;亏损企业亏损额82.2万元,下降70.9%;应缴税金1270.4万元,减少33.0%。全县年销售收入过千万的企业13家,上缴税金过百万的企业5家。工业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正进一步做大做强。

建筑业平稳发展。2002年,全县建筑企业抓住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及移民建镇的机遇,拓展建筑业市场,完成建筑业产值1.13亿元,增长9.6%。全县共有建筑企业1100多个,其中,二级建筑企业1个,三级企业4个,四级企业1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2002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增长14.5%,比2001年增速快9.0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完成投资2.41亿元,增长16.0%;集体和个人投资3.09亿元,增长13.5%。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中,基本建设投资21412万元,增长21.7%;更新改造投资1335万元,增长74.3%;房地产投资1146万元,下降18.4%。从投资部门分类来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9640万元,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投资1757万元,农网改造投资148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