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绥宁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邵阳市绥宁县统计局

2006年,绥宁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兴工强县,科技兴县,民营活县,建设小康绥宁”为目标,以工促农,带动就业,积极推进全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过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兴工强县”战略初显成效,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投资拉动逐步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消费需求持续旺盛,金融运行安全平稳,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全面完成了省8件实事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县域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县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68735万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增加值88986万元,同比增长5.1%,二产业增加值99377万元,同比增长21.2%,三产业增加值80372万元,同比增长10.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8479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3.1:37.0:29.9。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5078万元,比上年增长15.8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762万元,增长18.66%,一般预算支出29661万元,增长12.31%。

通过省、市验收,省8件实事全面完成。2006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665人,为任务的111%,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15人,为任务的105.2%,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413人,为任务的103%,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761人,为任务的110%,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838人,为任务的102.1%,财政预算安排“低保”资金83万元,为任务的102.5%,建成县到乡镇公路36公里,为任务的100%,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公路78公里,为任务的153%,新建农村沼气池516口,为任务的103.2%,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8所,为任务的100%,乡镇卫生院建设7所,为任务的100%,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3280人,为任务的109.3%,农村部分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及时到位率100%,符合省定扶助条件的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城镇最低收入家庭解决租房资金2万元,扩改建乡镇敬老院2所,为任务的100%,新增集中供应五保户60人,为任务的100%。

全县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财政困难状况还没有根本性缓解,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长期积累的体制问题仍然存在;改革改制面临阻力,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

二、农业

2006年国家继续实行粮食直补和粮种补贴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4834.5万元,同比增长7.2%。其中,农业产值62959.1万元,同比增长10.3%;林业产值29414.7万元,同比增长0.34%;牧业产值48064.7万元,同比增长8.1%;渔业产值1694万元,同比减少0.42%;农业服务业产值2702万元,同比增长5%。

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7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17千公顷。其中:谷物播种面积19.1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03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4.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15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6.2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08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52775吨,比上年增长1.13%。其中谷物产量137358吨,比上年增长1.6%;油料产量4897吨,比上年增长2.8%;花生产量1209吨,比上年减少3.4%;油菜籽产量3623吨,比上年增加3.4%;茶叶产量74吨,比上年减少7.5%。

林业工作不断加强,围绕工业狠抓林业资源培育。全年完成人工造材6.5万亩,幼林抚育20.2万亩,楠竹丰产林培育3.4万亩。在林产品生产中,松脂产量720吨,板粟产量372吨,油茶产量1061吨。

养殖业生产结构性调整。全年出栏肉猪34.9万头,比上年减少0.6万头,出栏牛5.1万头,出栏家禽304万羽。各类肉类产量34695吨,比上年减少0.8%,全年水产品产量1900吨,比上年减少8%。

三、工业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县全年总产值306721万元,同比增长28.43%,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218480万元,同比增长31.79%,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88241万元,同比增长12.88%。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5365万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42家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68893万元,同比增长31.27%,在规模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19320万元,同比增长7.37%;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6912万元,同比增长27.07%,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7094万元,同比增长14.98%。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26472万元,同比增长12.5%。规模工业销售产值218868万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销售产值63258万元。

工业产品销售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100.18%,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情况是:全年发电量19821万千瓦时,人造板产量186191立方米,机制纸产量70425吨,水泥产量72827吨。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12万元,同比增长7.1%,全县具备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总产值8100万元,同比增长27.62%。年内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1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动力。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390万元,增长29.8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389万元,增长29.52%,按产业分,工业投资完成56912万元,增长36.5%,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47.67%,分行业看,制造业投资35682万元,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2031万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内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64个,新开工工业项目15个。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城镇市场消费增速较快,农村市场消费增速相对缓慢,全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254万元,同比增长16.1%,分城乡看,县及县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40754万元,同比增长20.6%,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33500万元,同比增长10.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67097万元,同比增长16.4%,餐饮业零售额5964.5万元,同比增长14.8%,其它行业零售额1192万元,同比增长1.9%。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零售额23385万元,同比增长17.9%,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50869万元,同比增长15.21%。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7900万元,同比增长17.91%,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销售额增长10.02%,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增长7.5%,日用品类增长37.93%,中西药品类增长12.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6.4%,其他限额以下及个体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59775万元,同比增长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