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绥宁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邵阳市绥宁县统计局

2005年,绥宁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县、项目兴县”战略,认真落实湘西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全县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兴工强县”战略初显成效,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投资拉动逐步增强,招商引资作用明显,消费需求持续旺盛,金融运行安全平稳,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全面完成了省八件实事、市11件实事规定的工作任务,经济发展实现了速度与效益同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县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的台阶。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8449万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增加值81787万元,同比增长5.8%,二产业增加值73903万元,同比增长22.7%,三产业增加值72759万元,同比增长7.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6533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5.8:32.35:31.85。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3012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0.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367万元,增长19.9%,其中税收收入3934万元,增长16.9%。一般预算支出26411万元,增长25.4%。

通过省、市验收,涉及15个部门27项指标的省8件实事全面完成。2005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661人,为任务的118%,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89人,为任务的108.2%,安排40岁以上大龄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对象676人,为任务的112.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4900人,为任务的108.8%,新建与改造通乡公路35公里,为任务的120%,建成通村公路49公里,为任务的140%,企业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企业基本养老金新增参保人数1716人,为任务的104.9%,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071人,为任务的107%;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916人,为任务的131%,财政预算安排“低保”资金70万元,为任务的100%;农村新建沼气池407口,为任务的102%,改造农村养老院2所。

全县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产业结构单一,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财政困难状况还没有根本性缓解,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长期积累的体制问题仍然存在;改革改制面临阻力,城乡新增劳动力较多,就业压力增大等。

二、农业

2005年,国家出台了免征农业税,继续实行粮食直补和粮种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三农工作形势较好。全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123万元,同比增长6.8%,其中,农业产值完成57083万元,同比增长18.8%,林业产值29315万元,同比减少8.1%,牧业产值44449万元,同比增长4%,渔业产值1701万元,同比增长9.3%,农业服务业产值2574万元,同比增长10%。

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6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29千公顷,其中种子播种面积4.1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51千公顷,制种面积为全省第一。油料播种面积3.9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24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6.1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31千公顷。发展高山延季蔬菜3500多亩,建成了东山菜牛基地。

全年粮食总产量151100吨,比上年增长8.26%,其中,种子产量16256吨,增加3256吨,比上年增长25.05%,制种纯收入9085万元,亩平增长近500元。油料产量4700吨,比上年减少4.59%,花生产量1252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油菜籽产量3500吨,比上年减少5.07%,茶叶产量80吨,比上年增长4.1%。高山延季蔬菜亩平产量8000公斤,亩平纯收入3000元。

林业工作不断加强,围绕工业狠抓林业资源培育。全年完成人工造林5.3万亩,幼林抚育17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楠竹丰产林培育3.2万亩,黄桑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林产品生产中,松脂产量711吨,板粟产量368吨,油茶籽产量1052吨。森林覆盖率76.4%。

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出栏肉猪35.5万头,比上年增加0.5万头,出栏牛5.15万头,出笼家禽290万羽。各类肉类总产量34972吨,比上年减少3.5%。

全年建设各类水利工程3400处,水利工程投入资金1200万元,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300万立方米。全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83万元,比上年增长12%。年末农村贫困人口2600多人,比上年下降30%。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58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9.56千公顷。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2387千瓦,比上年增长3%,农用拖拉机1166台,比上年增长3%,农用运输车595辆,比上年增长3%,农村用电量2533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0.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发展,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县全年工业总产值243089万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162232万元,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完成80857万元。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0255万元,同比增长22.8%,其中39家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46881万元,同比增长31.9%,在规模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16619万元,同比增长19.88%;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8345万元,同比增长42.97%,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2689万元,同比增长16.51%。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25250万元,同比增长8.3%。规模工业销售产值161245万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销售产值59224元。

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100.35%,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情况是:全年发电量14875万千瓦时,人造板产量137009立方米,机制纸产量53951吨,水泥产量22540吨。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648万元,同比增长21.1%。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347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9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2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动力。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767万元,增长6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000万元,增长47.9%,第二产业投资完成54000万元,增长4.1%,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4044万元,增长49%,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32%。分行业看,采矿业投资1700万元,增长0.13%;制造业投资19000万元,增长0.9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4000万元,增长1.7%。第三产业投资1400万元,增长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