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新宁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3 邵阳市新宁县统计局

六、贸易和旅游

城乡市场繁荣。2007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667万元,增长18.4%,其中:县以上39865万元,增长20.9%;县以下26802万元,增长22%。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56039万元,增长21.2%;住宿和餐饮业10505万元,增长22.7%;其他行业122万元,减少2.4%。县城集贸市场和超市经济繁荣,货物充足,购销两旺。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标准化农家店34家。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6.4%;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升5%。上涨幅度较大的主要是肉类价格,成品油价格、房地产价格,对城乡居民生产和生活影响大。

招商引资和外贸成效明显。2007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74个,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61%,到位外资426.8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82万美元。

旅游产业发展加快。2007年?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取得阶段性成果,并成功地收回了?山核心景区的经营权,全年接待游客5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100万元,增长2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县财政总收入17451万元,增长19%,地方财政收入13441万元,增长19.7%。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8205万元,增长23.9 %,税收收入占比6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支出58243万元,增长23.4%。财政支出突出保工资、保教育、保社会保障,同时也对?山旅游开发,工业园建设、城镇建设、交通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投入。

图4:2003?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额

 

金融运行稳健,存贷款快速增长。2007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0254万元,比年初增长20.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9794万元,比年初增长21.7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2588万元,比年初增长15.9%,存货比为36.2%,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从贷款投向看:工业贷款1151万元,增长1.3倍,商业贷款16402万元,增长6.2%;农业贷款33115万元,增长11.9%;基本建设贷款18859万元,增长12.3%。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完成保费收入4570万元,增长34.2%,其中寿险保费收入3434万元,增长23.3%;财险保费收入1136万元,增长83.2%。保险业全年赔付1612万元,增长38.4%,赔付率35.3%。

八、科技、教育和环境保护

科技事业向前迈进。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543人,其中女专业技术人员2786人。2007年财政科技拨款706万元,增长28.6%。年内完成科技专利53件,取得两项科研成果,《F4C志贺氏菌研究》获邵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双孢茹产业开发与循环经济体系模式推广》获邵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教育事业巩固发展。2007年财政投入教育支出13150万元,增长46.6%。年末拥有省属重点中学1所,市属重点中学2所。全县拥有普通中学39所,527个班级,专任教师1960人,在校学生29475人;小学126所,869个班级,专任教师1666人,在校学生33639人;职教中学3所,专任教师98人,在校学生1224人;特教学校1所,2个班级,在校学生20人;幼儿园38所,专任教师186人,在园人数4600人。教育“两基”成果不断巩固,在校小学生巩固率达到99.95%,初中生巩固率到98%,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免除率达到100%。

环境保护逐步加强。2007年继续推进生态示范县建设,加大环境保护与污染源治理力度,环卫部门加强城市保洁工作,继续巩固文明县城创建成果,新宁创建生态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6.7万册;文化馆1个,送戏下乡24次;广播电视调频转播发射台1个,城区有线电视用户9300户,入户率78%;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0700户,入户率27.9%,广播电视混合人口履盖率96%;全县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个。加大了文化市场监管和文物保护力度。《新宁县志》编纂初稿完成。

竞技体育成绩突出。我县选手何双梅在德国举办的世界柔道锦标赛获冠军;市老年门球赛获团体第一名;市职工乒乓球赛获团体第二名;市龙狮节获团体第三名;市领导干部运动会获多项奖;县成功地举办“迎奥五环潇湘行,走进?山”活动。

卫生事业向前推进。全县拥有卫生医疗机构28个,卫生技术人员1053人,床位802张,年诊疗人员471551人次,减少24.5%,取得业务收入9274万元,增长36.5%,年内完成2所卫生院改建,加大了卫生监督和传染病防治力度,进行妇女病普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40.6万人,参合率80.1%。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601944人,其中男性317881人,女性284057人,性别比为119.1%,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70778人,占28.37%;在总人口农业人口518759人,占86.1%。出生人口6076人,人口出生率10.09‰;死亡人口271人,人口死亡率4.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8.8人。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007年末全县单位从业人员18309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0392万元,增长33.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644元,比上年增加4041元,增长3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34元,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增长7.9%。

社会保障工作日益加强。2007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企业)23529人,新增企业养老保险721人;参加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26409人,增加3215人。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全面启动,零就业家庭扶持132户,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728人。民政部门扶恤和补助优抚对象4127人,增加991人;城镇8162人享受城镇低保,农村12754人享受农村低保,农村五保户得到较好供养,新建敬老院4所,全县集体五保供养436人,分散五保供养2802人,启动城乡医疗特困救助,城乡社会保障机制日益健全。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各种产值、增加值为现行价,增幅为可比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