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新邵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3 邵阳市新邵县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2999万元,比上年增加9.13%。年末局域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0000门;固定电话用户77623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3994户,乡村电话用户63629户,分别增长 -0.78%、 -0.54%、4.01%;移动电话年末用户125455户,比上年增长17.69%。电话普及率为27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7864户,比上年增长16.02%。

旅游业加速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2%,实现旅游收入1560万元,比上年增长62.5%。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8906.5万元,比上年增长22.8%,。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125016.8万元,比上年增长23.52 %,住宿餐饮业23223.7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他行业666万元,比上年增长19.4%。

七、招商引资、对外经济贸易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08年全县共引进100万元以上的项目111个,合同引资30.32亿元,其中上亿元的项目2个。实际引进省外境内资金25.71亿元,同比增长37.05%,其中:工业实际利用境内省外资金10.9亿元,同比增长37.45%。外资利用实现新突破,新引进外资项目3个,已实际利用外资435万美元。特别是核桃油胶囊与板栗粉面条加工、润滑油生产和年出栏8万头生猪基地建设及加工等项目,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8年进出口总额10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4.05%,其中:出口9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0.84%。

八、税收、金融、保险业

全县工商税收入库19456.5万元,比上年增长20.78%。按税收体制分:中央税10113.5万元,省级税1509.5万元,县级税7833.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56%、19.43%、15.35%。按征收渠道分:国税系统完成11160.5万元,比上年增长21.1%,地税系统完成8296万元,增长20.35%。

金融机构存贷平稳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6246 万元,比年初增加64578万元,增长16.5%,其中,单位存款余额67487 万元,比年初减少3361万元,下降4.7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77999万元,比年初增加57179万元,增长17.8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4050万元(剔除农行剥离贷款1.6亿元后),比年初增加6414万元,增长2.7%。其中:短期贷款99873万元,下降7.55%,中长期贷款144177万元,增长11.24 %。消费贷款4242万元,增长13.76%,个人住房贷款797万元,下降18%。

保险事业发展加快。2008年末共有8家保险公司入驻新邵。全年保费收入14847.84 万元,比上年增长55.1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63.00 万元;寿险收入11984.84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5%、44.6%。全年赔付额3378.76 万元,比上年增长6.98%。其中,财产险赔付额1156.75 万元,寿险给付额2222.01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09%、-0.52%。

九、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

2008年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68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座。县级电视台1个,有线电视台1个,广播电台1个,乡(镇)广播站15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1%,广播人口覆盖率73%。2008年新邵县成功获得“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8年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34所。其中:小学189所,特殊学校1所。年末在校学生106778人,其中在校小学生6237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辍学率、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100%、0%、100%。全面落实了“两免一补”工作,完成了13000平方米的中小学危房改造,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660人,新邵职业中专进入全省50强。

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全县卫生机构拥有1718张床位,卫生技术人员129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42人,注册护士495人。

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运动普遍开展。体育场66个。全县开展全面健身项目15项次,参加全面健身运动人数24.5万人。全年举办县以上运动会6次,县以上运动会参加人数3600人,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奖牌7枚,其中:省级金牌1枚, 省级银牌4枚。

科技投入加大,科研工作取得新成效。2008年全县科技三项经费投入185万元,比上年增长17.1%。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1项,专利申请33件,签订技术合同4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80万元。2008年,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值7.36亿元,增长149.43%,实现增加值22584万元,增长138.5%。

十、人口、计划生育、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8年末全县总户数为225034户,总人口758076人,其中:城镇人口155406人,乡村人口602670人。年内出生人口6075人,出生率8.12‰;死亡人口3454人,死亡率4.62‰;全年净增人口2621人,自然增长率为3.5‰。全县常住人口704234人。

2008年全县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全省一类县水平,计划生育率达到93.56%,同比提高0.43个百分点。男女婴儿出生性别比106.14:100。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44.19元,比上年增长16.34%。其中:工薪收入5571.36元,比上年增长10.42%,经营净收入691.42元,比上年增长29.8%,转移性收入1888.65元,比上年增长3.9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69元,比上年增长7.24%。其中:工资性收入1479.76元,比上年增长3%,家庭经营纯收入945.53元,比上年增长8.49%,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143.94元,比上年增长64.18%,。农民人平可支配收入2426.43元,比上年增长11.2%。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362.25元,比上年增长8.58%;其中:食品支出2921.66元,比上年增长12.8%,衣着619.59元,比上年下降14.9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453.36元,比上年增长20.3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701.1元,比上年下降16.23%,交通通信支出479.58元,比上年下降4.11%,旅游消费138.72元,比上年下降0.5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92%,比上年提高了1.73个百分点。每百户城镇家庭拥有摩托车8辆、助力车6辆、家用电脑26台、空调器28台、使用互联网22条健身器材6套、移动电话150部、固定电话36部;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8.1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16.49元,比上年增长25.23%,其中:食品支出1384.48元,比上年增长7%,衣着104.65元,比上年下降9.34%,居住795.38元,比上年增长74.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20.25元,比上年增长67.92%,医疗保健199.93元,比上年增长22.84%,交通通信138.22元,比上年下降11.79%,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379.42元,比上年增长48.0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04%,比上年下降7.33个百分点。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电话机65台、移动电话机38台、摩托车14台。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9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