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新邵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3 邵阳市新邵县统计局

七、财税、金融、保险业

200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8590万元,比上年增长8.57%。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1698万元,比上年增长4.78%,县级财政收入6892万元,比上年增长9.54%。全县财政支出为19802万元,比上年增长31.16%。

全县税收入库5668.8万元,比上年增长8.62%。按税收体制分:中央税2598.5万元,省级税532.6万元,县级税2537.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83%、58.37%、-0.82%。按征收渠道分:国税系统完成3075万元,比上年增长4.96%,地税系统完成2593.8万元,增长13.31%。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66474万元,比年初增加21381万元,增长14.74%。各项贷款余额84421万元,比年初减少1454万元,减少1.69%。年末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46660万元,比年初增加20433万元,增长16.19%。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投保意识进一步增强。2002年全年保费收入4364.4万元,比上年增长21.81%。全年已决赔款741.9万元,满期给付136.2万元,退保86.3万元。

八、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

2002年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拥有公共图书馆1座,藏书8万册,其中本年新购50册,书刊外借2万册次,书架单层总长度2066米,阅览室座席数200个。县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98座,电视人口覆盖率64%。县级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70%。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基”水平稳中有升,素质教育全面推行。教学质量普遍提高,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教育经费投入12371万元,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313所。其中:小学264所,特殊学校1所。专任教师5321人。年末在校学生116227人,其中在校小学生5940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1个。全县卫生机构拥有1364张床位,卫生工作人员163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37人。全年共诊疗62.82万人次,住院治疗1.56万人,治愈率68%,病床使用率43%。

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运动普遍开展。全年举办县以上运动会14次。县以上运动会参加人数1000人。

科技得到进一步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优质大米、玉米、水果等在全县普遍推广。全县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共313人,取得科技成果3项。

九、人口与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2年末全县总户数为210073户,总人口728740人,其中:农业人口658122人,非农业人口7061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3‰。

2002年计划生育率89.3%,人口出生率10.67‰,多孩率0.59%,男女婴儿出生性别比117:100。

十、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消费投向发生变化,住、行、穿消费比例继续增加,但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有所下降,农民增收艰难。2002年末全县在岗职工1.9万人,比上年减少9.52%,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1.6万人,比上年减少5.88%。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0.2万人,与上年持平。全县在岗职工年人平工资8054元,比上年增加579元,增长7.74%。农民人均纯收入1486元,农民人平可支配收入143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5%、2.49%。

下岗职工增加,就业压力增大。2002年末全县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0.9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再就业工作难度加大。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敬老院6个,床位40个,收养38人。全年共救济4.05万人,救济金额20万元。集体供养1305人,集体供给金额65万元。社会福利企业4个,安置残疾职工40人。全县登记结婚对象4550对,离婚人员341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重大刑事案件明显减少,青少年犯罪率大幅度降低。治安案件查处率为99.1%,青少年犯罪人数占犯罪总人数的比重为28%,比上年同期减少18.8个百分点;但全年刑事案件破案率只有55.6%;比上年仅上升0.8个百分点;案件起诉率为88.9%,比上年增加2.9个百分点,有罪判决率为100%。

环境保护成绩显著,但工业“三废”治理依然任重而道远。全县工业废水达标率47.85%,比上年增加10.57个百分点。工业废气处理率90%,与上年基本持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2.36%。每万元工业总产值废水排放量270.51吨。每万元工业总产值废气排放量7.96万标立方米,每万元工业总产值固体废物产生量25.5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