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新邵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邵阳市新邵县统计局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群众增收、财政增长目标,积极实施“项目立县”、“民营强县”战略,狠抓企业改制,大力招商引资,致力优化投资环境,克服了“非典”和特大旱灾等重重困难,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全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初步核算,2003年全县生产总值248698万元,比上年增长10.01%(绝对数按现价,增长速度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619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467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440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16.9%、10.1%。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7.99%、34.05%、37.96%。

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缺少顶托一方的支柱产业;农村抛荒严重,农民增收困难;城镇化进程缓慢;就业再就业压力大。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大旱中农业稳步增长。2003年围绕“公司+农户+基地”的农业经济模式,全县重点培育了药材、水果、林竹三大主导产业和畜牧、蔬菜、食用菌三大特色基地;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全县新上和改扩农产品加工企业34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达10家。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9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牧业产值4.74亿元,林业产值0.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7%、8.66%。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9.83万亩,比上年减少3.81万亩,比上年减少5.1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45.36万亩,比上年减少3.2万亩,比上年减少6.58%;而中稻与一季晚稻播种面积达11.58万亩,比上年增长32%。全年粮食总产量25.44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5.07%;而经济作物中药材播种面积3.18万亩,比上年增长57.05%,中药材产量7450吨,比上年增长41.21%,油料面积3.24万亩、油料产量4284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9.93%;水果产量39477吨,同比增长3.4%。

2003年林业坚持以营林为基础,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支柱,以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为重点,采取生态林建设与产业建设相结合,促进林业生态和产业协调发展。全县造林面积3.0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1.74%,迹地更新面积024千公倾,本年新增封山育林13.1千公顷。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饲养牲猪115.26万头,其中:出栏肉猪62.5万头,比上年增长3.67%,肉类总产量49352吨,同比增长3.4%,其中:猪肉产量41610吨,比上年增长3.3%,牛肉产量1826吨,比上年增长11.3%。山羊饲养7.43万头,比上年增长1.5%,大牲畜饲养108175头,比上年增长12.4%。

全年水产品产量4844吨,同比增长1.14%。

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效益明显改善。全县乡镇集体企业入库税金243.3万元,个体私营经济入库税金3254.6万元,分别增长5.92%、18.12%。城镇化水平14.51%,比上年增长0.69个百分点。

二、工业、建筑业

工业企业在“两个置换”等改革中,坚持生产和改革两不误,工业经济生产形势全面好转。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1%,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为5.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9%;实现工业增加值4.8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亿元,比去年分别增长16.4%、26%。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快于非规模工业12.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8%。2003年全县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为38家,亏损企业13家,亏损面为34.2%,比上年减少16.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00万元,比上年增长4.5倍。其中:规模工业中盈利企业盈利额1032.3万元,比上年增加123.9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331.9万元,比上年减亏448.6万元。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7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101.1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县建筑业增加值36700万元,增长17.5%。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1万元,施工单位工程个数42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1万m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1.2万m2。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2.09%。其中: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2亿元,比去年增长101.5%,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3亿元,比去年增长70.4%,个体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亿元,比去年增长38.1%。

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全年新建公路18.7公里,扩改公路41.8公里,兴修公路桥梁4座,完成水利工程5600多处。总投资3000余万元的蔡锷北路、总投资800余万元的207国道严塘至寸石段扩改工程已竣工通车;西水东调新邵供水工程,县城防洪堤、枫树坑水库大坝除险加固、人畜饮水等重点工程建设已进入最后扫尾阶段;汤白公路、陈太公路油路改造、城镇电网改造等工程建设已经启动;晒谷滩电站、筱溪电站、酿溪大道等重点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均已完成,筱溪电站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运作。投资环境的改善,老乡回县投资办厂以及县外资金在我县的投资对我县投资的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民营经济所占份额已高达45%。

四、邮电通信业

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948.07万元,比上年增加14.52%。报刊累计份数756.26万份。全县年末拥有电话62799户,比上年增长25.88%,其中:住宅电话53967户,比上年增长13.7%,城镇住宅电话11404户,比上年增长7.54%。移动电话34322户,比上年增长29.06%。小灵通4060户。互联网用户1318户。通电话行政村651个,占全部行政村的99.5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活跃。尽管第二季度受“非典”影响,我县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行业受到一定制约,消费推迟,但“非典”过后,消费持续升温。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577万元,同比增长11.5%,增速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62937万元,比上年增长10.2%,餐饮业9837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他行业203万元。

市场物价总水平呈小幅上升态势。

六、招商引资、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今年我县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个投资及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重点来抓,县委、县政府同各主管局签订了责任状,全民招商引资热情高涨。今年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142个(境外项目1个),其中到位项目125个(境外项目1个),实际到位县外资金2.15亿元,到位境外资金145万美元;其中箱包企业落户新邵60家,外向型经济中上规模的有投资8亿多元的筱溪电站、投资3.25亿元的晒谷滩电站,投资4600万元的湖南湘林置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李文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富阳灯饰厂,分别投资1000万元的西雅箱包有限公司密码箱厂、坪上玉竹加工厂、杨家坳食品加工厂,分别投资500万元的陈家坊玩具厂、烟花鞭炮厂、粤新箱包有限公司、西雅西箱有限公司男包厂、迎光木胶板厂等等,这些项目为我县的招商引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也为我县外向型经济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新办民营企业370家,民营经济入库税金3497.9万元(其中三资企业入库税金303.3万元),比上年增长17.25%,占全县入库税金总额的53.5%。全年出口贸易464万美元,其中三资企业出口贸易309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