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双清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主动顺应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新形势,成功处置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全区社会经济呈现增长平稳、结构趋优、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489265万元,同比增长12.2%。其中:一产业完成29171万元,同比增长6.1%;二产业完成244321万元,同比增长15.9%;三产业完成215773万元,同比增长9.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6880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96:49.94:4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3%、62.42%、35.05%。 “兴工强区”成效突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2.4%,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区经济贡献率达57.2%,拉动经济增长7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工业税收21179万元,同比增长32.4%,占国地两税比重达66.1%,同比提高近11个百分点;骨干企业带动效益明显,全区发展过亿企业达12家,实现增加值75401万元,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5.8个分点;产业集群进一步膨胀规模,园区18家企业实现增加值64489万元,同比增长59%,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6.6个百分点;工业发展内驱动力强劲,全年实现工业投资97054万元,同比增长69%,其中实现工业技改投资69002万元,同比增长85.96%;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58465.8万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2.1%;节能降耗扎实推进,全区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14.14%,实现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17%、化学需氧量削减28%、砷削减13.34%;全年规模企业从业人员为1586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为2548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达16.06%。 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着力打造“民本双清”、“和谐双清”。为民办实事全面完成任务,其中7项指标超额完成任务。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免除率为100%,涉及到辖区内学校52所,共31889个学生,投入各项经费近1000万元;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一所,为渡头桥镇姚喆中学,共投入建设经费105万元;新建高标准村组活动场所5所,投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147.73万元,到位率达100%;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025人,完成市定任务的125.6%;完成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22户,动态援助率达100%,农村贫困家庭援助500户,援助率达100%;完成城镇医保参保人员67110人,为年度任务的125.8%;投入资金233万元,新建渡头桥镇、火车站乡等5所乡镇卫生院;投放75万元改造了桥头、东风路等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参保人数达81457人,参合率达89.69%,高于全年目标9.69个百分点;投入资金180万元,新建火车站乡社会福利中心,现入住老人40人;城市低保人数达16838人,月人均补助99.53元;农村低保人数达2200人,月人均补助50元;全力解决农村新建安居房30户;全年计划的6项安全饮水工程全部完工,共计解决安全饮水人数6580人,为计划人数的107.9%;实现通乡公路13.1KM,完成任务131%;实现通村通畅工程24.55KM,完成任务264%;新建沼气池52口,完成任务104%;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53人,农村奖扶对象124人,出生缺陷干预到位32对,全部100%完成工作目标;完成80个公益电子眼的安装任务,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社会大局稳定。 受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世界整体经济下滑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压力,我区也难以摆脱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增长方式粗放,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不足,对全年经济拉动力仅贡献4.3个百分点,同比减少6.2个百分点;二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受金融危机、产品需求量下滑及初级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生产经营困难,工业增速有所回落;三是财政刚性支出过快,收支倒挂加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限,管理压力加大;四是社会用工需求减少,就业岗位缩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城镇低收入群众就业困难,生活压力骤增。 二、农林牧渔服务业 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6910.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15030.8万元,增长3.1%;林业产值34.7万元,增长12.7%;牧业产值24810.1万元,增长7.7%;渔业产值1882.9万元,增长9.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152万元,增长7.7%。 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1.43万亩,增加45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8.76万亩,减少150亩;油料播种面积为2700亩,增加600亩;药材、蔬菜、播种面积分别为600亩、18300亩,与去年持平;瓜果播种面积为3900亩,增加150亩;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200亩,减少150亩。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35493吨,同比减少236吨;油料总产量360吨,增加89吨;药材、蔬菜、瓜果总产量分别为252吨、36234吨、5193吨,分别增加6吨、183吨、218吨。 牧渔业发展稳定。全年实现肉类总量12749吨,增长3.5%,其中:猪肉为9466吨,增长4.4%;禽肉产量2778吨,增长1.3%。发展牲猪22.54万头,增长4.7%,其中出栏15.55万头,增长5.9%;出栏牛、羊分别为0.33万头、0.49万只,同比略有减少;出售家禽186.12万羽,增长1.7%;出售肉鸽5200羽,增长4%;出售免2.01万只,增长0.5%;淡水养殖面积为5700亩,实现水产品总量2332吨,增长1.57%。 农业产业化迈上新台阶。全区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16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4家,建成了高崇山葡萄、莲荷花卉、光辉肉鸽等10个农产基地,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园11个,发展专业合作社26个,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趋缓。全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687971.4万元,增长33.1%,其中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613935.7万元,增长35.5%。 规模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82024.4万元,增长21.6%。其中:轻工业增加值77285.9万元,增长18.7%,重工业增加值104738.5万元,增长23.9%。分经济类型来看,国有工业增加值10740万元,下降3.5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18957.2万元,增长25.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20906.7万元,增长34.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31420.3万元,增长12.9%。分行业类型来看,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1138.7万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为规模工业增速贡献了19.3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