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祁东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狠抓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全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就,展示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综合 全县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测算,200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05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9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14.05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15.01亿元,增长11.3%。 市场物价平稳。全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为99.1,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升2.5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指数下降0.8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单位从业人员37438人,比上年增加2579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县各级广开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有480人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财政税收完成良好。2001年,全县各级实行财税一票否决制,加强了税收征管,保证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20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收入1.40亿元,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4.58%;财政支出2.40亿元,同比增长14.1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需求持续增长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供求结构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就业压力较大;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社会经济秩序和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整治。 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呈现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215220万元,比上年增长4.26%。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为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全县各级积极落实市、县有关结构调整的一系列指示和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2001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千公顷,总产量398054吨,分别比上年减少4.41%和5.04%。其中,优质稻播面4.71千公顷,总产33972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3.16%和77.94%。主要经济作物油料、蔬菜、烤烟、水果的产量均有较大程度的增长。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2001年全县完成人工造林面积0.3千公顷,封山育林面积2.9千公顷。主要林产品中,油桐籽和油茶籽产量分别为50吨和1800吨。 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改善,"品改"效益明显。2001年,全县畜牧业实现产值(现价)9.61亿元,比上年增长6.54%。牲猪出栏102万头,同比增加1.88万头。山羊出栏达到26.1万只,同比增长4.4%,被列为全省草食牲畜示范县。全县畜牧规模养殖户46225户,其中养羊7310户,比上年增加1254户,特种养殖841户,增加218户。 主要畜牧业产品产量如下: 渔业生产有新突破。全年水产品产量为38818吨,比上年增长1.59%;全县稻田养鱼面积14.48千公顷,同比增长9.28%,被列为全省模式化稻田养鱼扶贫增收工程项目建设县。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001年,全县非农行业总产值达85.3亿元,同比增长3.55%。在非农产值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分别为42.8、20.3、7.5和14.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49%、3.49%、3.58%和3.54%。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7863千瓦,同比增加2.54%;自来水受益村达到87个,通电话村达到689个,占全县的79%;农网改造进展顺利,实现了"村村通";电视、广播入户率逐年提高,农村小康建设、扶贫开发取得新的成效。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适度增长。全县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31户,完成工业总产值9.73亿元,比上年增长23.46%。其中,11家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4%,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值7.31亿元,增长27.13%。规模以下企业(单位)9868个,实现产值32.31亿,比上年增长12.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企业改革改制继续深化,工业生产经营形势逐步好转。2001年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8%,实现利税总额1.68亿元,增长12.75%。亏损企业由上年2户减少到1户。 建筑企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2001年,全县9个上等级施工企业实际投标的工程项目85个,全年完成施工项目102个,其中优良工程10个。实现总产值23518.3万元,施工房屋面积达46.41万平方米,利润372.8万元,比上年增长54.05%。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我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001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29亿元,比上年增长34.18%。其中,国有经济投资2.21亿元,同比增长100.52%;集体经济投资0.97亿元,同比增长11.89%;城乡居民个人投资4.1亿元,同比增加29.64%。 投资重点继续向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倾斜,重点工程进展顺利。衡枣高速公路祁东段注入资金4800万元,进行了连接线工程;农网户、表改造投资3100万元,完成了包圣殿变电站、35条10KV线路及其他设备的改造,提高了用电效益;近尾州护岸防洪堤投资1500万元,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注入1500万元,城市面貌实现了美化、亮化和现代化。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状况进一步改善。全年全县完成客运周转量3.76亿人公里,完成货运周转量3.62亿吨公里,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全县新修村道101公里,通汽车的村达到867个,比上年增加55个。投资600万元的汽车综合性能B级检测中心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将推动我县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2001年全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789.92万元,电信业务总量3644.2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54%和11.96%。年末程控电话用户达到6.37万户,比上年增长11.24%。移动电话2.6万户,无线寻呼用户2000户,计算机联网用户2782户。 旅游业开始起步。通过旅游普查,摸清了全县旅游资源的状况。县城"八景"已完成勘查和规划工作,部分景点已动工修建。今年新建旅游景区--曹口堰水上乐园和桃溪山庄,游客如织,效益可观。 国内贸易 2001年,随着国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和扩大内需政策的驱动,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27亿元,增长11.2%,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38亿元,增长10.47%;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增长11.11%,餐饮业增长11.58%,其他行业增长9.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