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衡南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衡阳市衡南县统计局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克服特大冰灾和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县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明、和谐、富足的新衡南迈出了坚实步伐。

综     合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据市统计局初步核算,2008年衡南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1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23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02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93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3:35.9:29.8,人均GDP达到12352元,增长17.58 %。

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全县为民办实事圆满完成。全县建成县到乡镇公路45.0公里,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331.3公里;新增通电话自然村9个,全面实现农村乡乡通上网;解决农村广播电视盲区6317人听广播、看电视问题;新建10所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8892场次;新建、扩改选乡镇卫生院3所,2008年共有75.44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1%;新建(筹建)城镇廉租住房实际完成2000平方米;新建农村沼气池2650口;解决农村17958人安全饮水问题;城镇和农村低保资金拨付到位率为100%;新建、改扩建敬老院4所,新建农村安居房450栋;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711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帮助1200户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农村部分计生奖扶对象1393人,扶助金发放率100%,符合扶助条件的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户,扶助金到位率100%,符合条件再生育夫妇施行出生缺陷干预35对,免费检查和发放有关用品到位率达100%;全年完成32个行政村配电网改造,新建28个电子防控系统监控点。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工业经济仍相对薄弱;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日益显现;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政务环境、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

农     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6.60亿元,较上年增长5.59%,实现增加值40.23亿元,增长5.22%。全县耕地面积56.09千公顷,其中水田面积52.52千公顷。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4.8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21千公顷。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38.5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97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8千公顷,增加0.0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7.91千公顷,增加2.61千公顷;糖料种植面积0.06千公顷,增加0.01千公顷,烤烟种植面积2.7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24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64.22万吨,比上年增加2.18万吨,增产3.51%。其中:早稻产量275745吨,增加11487吨,增产1.52%;中稻总产量43710吨,减少2695吨,减产5.81%;晚稻总产量308340吨,增加10377吨,增产4.57%。全年棉花产量3887吨,比上年增产3.92%。油料产量36852吨,增产8.40%。糖料产量2951吨,增产18.69%。烤烟产量5856吨,增产9.87%。茶叶产量389吨,减产0.77%。全年肉类总产量143271吨,比上年增长10.07%,其中,猪肉增长9.2%;牛羊肉分别增长8.7%和12.9%。全年水产品产量46361吨,增长8.4%。出栏牲猪157.06万头,增长11.2%,存栏牲猪96.12万头,增长20.4%,其中能繁母猪9.87万头,增长18.3%。出笼家禽1338.81万羽,增长9.3%。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呈高速发展态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4.86亿元,增长21.9%,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7%,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8.40亿元,增长59.64%,实现增加值21.23亿元,增长38.8%。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0.9%,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快步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69.34亿元,比上年增长47.5%;实现利税4.01亿元,增长38.29%;实现利润2.57亿元,增长45.27%;产销率达99.23%。

建筑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全社会完成建筑总产值30.35亿元,增长32.8%,实现增加值6.15亿元,增长19.35%。全县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企业26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11.31万平方米,增长   49.2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6.04万平方米,增长31.06%。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势强劲。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35亿元,增长    44.3%。其中:城镇投资14.31亿元,增长56.7 %,农村投资10.91亿元,增长19.4%。房地产开发投资1.13亿元,增长36.1%,工业技改投资9.72亿元,增长67.9%。全县商品房竣工面积0.5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6.6万平方米,增长283%。新县城建设日新月异,宜居城市崭新颜。县城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现有常住人口3.5万人,城市绿化率达37%以上。2008年完善了河东区道路骨架,其中涉水路、赤水路、霞客路、云市西路已交付使用,金世纪商业中心周边道路已经完成建设,船山路、云峰路、雅园路向南延伸线、清园路向南延伸线已完成路面硬化,公园北路向西延伸线和清泉路正在加紧施工,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管网铺设也随道路施工同步进行,湘水云居高档住宅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县城公厕、垃圾中转站各新建两处。防洪堤前三期工程已经完成,第四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县城中心区人行道铺装板完成6万多平方米。霞客公园一期工程已完成场地平整。沿江风光带二期工程450米共2万平方米已建设完工投入使用。

交通、邮电和旅游

乡村公路建设卓有成效,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83727万元,比上年增长6.4%。全县通乡公路总里程2853.54公里,其中县道246.83公里,共有453个村修建了水泥(沥青)路,里程为2840.25公里。2008年累计新建县到乡镇公路823.07公里,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770.35公里。

邮电通讯业完成业务总量2593万元,增长19.85%。固定电话用户达10.10万户,减少20.03%,互联网用户达5320户,增长63.69%。

旅游业日趋繁荣。全县努力整合旅游资源,不断提高项目包装质量。现已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1个(岐山森林公园),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谭子山镇工联村、宝盖镇),市级旅游资源保护区3个(岐山森林公园、栗江王氏宗祠、江口鸟洲),省级文保单位3个(岐山仁瑞寺、栗江王氏宗祠、云集古窑址)。全年各景点接待游客量达1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6.5万元,增长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