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衡南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衡阳市衡南县统计局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综    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初步核算,2007年衡南生产总值10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4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6.2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29.25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比37.6:34.52:27.88,人均GDP达到11054元,增长20.5%。

为民办八件实事扎实有效,深得民心。建成县到乡镇公路20.38公里,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326.32公里;新增通电话自然村35个,全面实现农村乡乡能上网;解决农村广播电视盲区9735人听广播、看电视问题;建成60家标准化乡村农家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率达到100%;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1所,2007年共有66.39万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0.1%;新建(筹建)城镇廉租住房实际完成3640平方米;新建农村沼气池311口;解决农村18590人安全饮水问题;城市和农村低保资金拨付到位率为100%;新建、改扩建敬老院5所,建设爱民房35栋;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958人,积极帮助561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60人;农村部分计生奖扶对象1193人,扶助金发放率100%,符合扶助条件的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84户,扶助金到位率100%,符合条件再生育夫妇施行出生缺陷干预13人,免费检查和发放有关用品到位率达100%。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继续加强;下岗失业人员和新增就业人员较多,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部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经济发展环境,社会治安、市场秩序、环境污染等还需继续加大整治力度。

农    业

全县农业总产值60.45亿元,较上年增长5.6%。全县耕地面积56.09千公顷,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5.7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31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67千公顷,增加0.67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7.97千公顷,增加1.81千公顷;糖料种植面积0.06千公顷,增加0.01千公顷,烤烟种植面积3.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16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639220吨,比上年增加3235吨,增产0.51%,其中:早稻产量248570吨,增加2487吨,增产1.01%;中稻总产量44576吨,增加3247吨,增产7.86%;晚稻总产量296049吨,减少2973吨,减产0.99%。全年棉花产量4923吨,比上年增产15.7%。油料产量42831吨,减产10.68%。糖料产量1424吨,增产20.17%。烤烟产量6570吨,增产4.92%。茶叶产量392吨,增产7.3%。全年肉类总产量135323吨,比上年减少0.8%。其中,猪肉减少2%;牛羊肉分别减少0.1%和增长2.1%。全年水产品产量48685吨,增长3%。出栏牲猪163.69万头,减少2.8%,出笼家禽2455万羽,增长4.0%。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呈高速发展态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0.2亿元,增长1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1.83亿元,增长46.6%,实现增加值16.27亿元,增长39.6%。2007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1家,规上工业企业达98家。规下工业同步发展,全县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3.93亿元,增长6.9%,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6.13%,比上年下降11.76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快步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49.66亿元,比上年增长50.29%;利税3.7亿元,增长105.9%;利润2.58亿元,增长146.4%;产销率达98.33%。

建筑企业生产速度趋缓。全社会完成建筑总产值22.86元,增长11%,实现增加值5.17亿元,增长9.5%。全县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企业28家,全年实现建筑利润1.18亿元,增长 10.2%,工程完成结算税金1.72亿元,减少0.13%,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73.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0.8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27亿元,增长29.3%。其中:城镇投资9.13亿元,增长66.9%,农村投资9.14亿元,增长7.71%。工业技改投资7.19亿元,增长58.21%,房地产开发投资0.83亿元,增长8倍。全县商品房竣工面积3.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72万平方米,增长2.64倍。城镇化率达到27.49%,新县城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交通、邮电和旅游

乡村公路建设卓有成效,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76172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全县县乡公路总里程3200公里,其中县道246.82公里,共有305个村修建了水泥(沥青)路,里程为692.2公里。全年新建县到乡镇公路20.38公里,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326.32公里。

邮电通讯业完成业务总量2367万元,增长41%,固定电话用户达12.63万户,增长1.1%,互联网用户达3250户,增长19.75%。

旅游业不断兴旺。全县旅游工作在优化环境,提高项目包装质量,打造衡南精品旅游路线等方式下,全年各景点接待游客量达15万多人次,比上年增长3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8万元,增长31%。

国内贸易

商品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市的零售额1.41亿元,增长16.9%,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3.5亿元,增长16%。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完成22.48亿元,增长15.8%,餐饮业完成2.41亿元,增长18%,其他行业完成0.04亿元,增长13.2%。

批零贸易结构差距较大。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与限额以下批零贸易业比例为2.05:97.95,限额以上企业批零贸易亟待进一步做大做强。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效果显著。2007年全县审批签约外资项目16个,实际到位外资4850万美元,增长44.1%。引进内资项目119个,实际到位内资15.66亿元,其中引资过亿元的项目2个,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6个,进一步促进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82亿元,比上年增长26.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6亿元,增长15.89%;税收总额2.87亿元,增长29.77%,上划中央“两税”0.80亿元,增长12.25%;上划所得税0.86亿元,增长93.13%,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75.13%,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64%,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