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衡南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衡阳市衡南县统计局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全县经济平稳协调发展,经济活力不断增强,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综合

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增强。初步测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8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1.1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1.2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4.57亿元;分别增长3.6%、13.4%和16%。三大产业结构发展为35.82:35.94:28.24,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人均GDP达到8508元,增长3.54%。

财政收入质量提高,国地两税增势强劲。全年实现财政收入30229万元,同比增长28.83%。其中:上划中央两税7143万元,比上年增长73.29%,地方财政收入18658万元,比上年增长18.32%。全年完成税收总额22098万元,其中:国税收入11799万元,增长47.43%,地税收入9395万元,增长71.83%,农村“两税”完成904万元,剔除免征烟叶特产税,同口径比与上年持平。

经济效益好转,运行质量提高。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度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家,实现利润14292万元,增长25%,实现税金10690万元,增长52%。乡镇(民营)企业32040家,实现利润5.28亿元,增长11.19%,实交国地两税21181万元,增长2.51倍。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商贸企业、三资企业、个体私营经济营业额(产值)、效益都实现了同步增长。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县净增就业岗位338个,新增就业人员522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318人,帮助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884人,全县发放再就业优惠证9890个,年末城镇失业人口登记率控制在4%以下。

农业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08亿元,增长3.7%。其中:种植业产值23.85亿元,增长3.3%,林业产值1.11亿元,增长15%,牧业产值20.12亿元,增长3.4%,渔业产值3.37亿元,增长4.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4亿元,增长4.5%。

农业产业结构有新的调整,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农业区域布局优化,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强。初步形成了优质稻、优质烟叶等农产品产业带和水产品、牲猪、湘黄鸡、乳鸽、蛋鸭等养殖基地。全年粮食总产量63.60万吨,由于受灾减产0.71万吨,优质稻面积扩大到59.09万亩,优质稻产量25.03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油料产量3.87万吨,增长2.93%,棉花产量0.43万吨,增长26.47%,烤烟产量0.63万吨,减少16%,水果产量12.16万吨,增长3.93%,蔬菜产量66.92万吨,增长9.27%。

表一:2006年衡南县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635985 -1.10

油料 38698 2.93

其中:油菜籽 28878 3.89

棉花 4255 26.47

烤烟 6262 -16

水果 121581 3.93

蔬菜 669159 9.27

畜牧水产生产稳定。全年出栏牲猪168.37万头,比上年增长1.6%,存栏牲猪71.07万头,比上年增长6.87%,全年肉类总产量13.64万吨,比上年减少6%,出笼家禽2361万羽,增长4.9%,水产品产量4.73万吨,增长5%。

表二:2006年衡南县畜牧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出栏肉猪 万头 168.37 1.6

出栏牛 万头 1.68 -2.3

出笼家禽 万羽 2361 4.9

禽蛋产量 吨 33138 9.9

水产品产量 吨 4.73 5

林业生产平稳,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48万亩,完成防护林23930亩,完成经济林870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2.48万亩,补偿各项资金2395万元。主要林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油茶籽产量增长1倍,油桐籽产量增长21.91%,松脂产量增长18.01%,木材采运量增长78.5%。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县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4000处,新增恢复灌溉面积5.3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平方公里,新建塘坝65处。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呈现长足发展。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80.68亿元,增长13.86%,实现增加值26.55亿元,增长21.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52139万元,增长36.42%,实现增加值111814万元,增长26.8%。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集体企业产值增长2.74%,股份制企业产值增长46.17%,股份合作企业产值增长66.51%,产销状况良好,产品销售率达99.98%。

表三:2006年衡南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主要分类情况

单位:万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工业总产值 352139 36.42

集体企业 75124 2.74

股份合作企业 39038 66.51

股份制企业 169731 46.17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66935 51.81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一批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大的高新技术产品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30.1%。轴承、原煤、纸箱、有色金属、钢芯铅绞线等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拳头产品。全县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

建筑企业生产稳步增长。全社会完成建筑总产值24.3亿元,增长13.55%,实现增加值4.72亿元,增长26%,全县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企业29家,全年实现建筑利润6872万元,增长95.12%,工程完成结算税金17970万元,增长255%,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73.5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72.99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9亿元,增长28.1%。其中:城镇投资53594万元,增长24.01%,农村投资87306万元,增长16.86%。从投资用途来看:建安工程完成投资35815万元,增长25.71%,工业技改投资18480万元,增长7.30%,房地产开发投资1000万元,减少9.09%,全年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过亿元,城镇化率达到23.06%,新县城建设全面加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表四:2006年衡南县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单位:万元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40900 28.1

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53594 24.01

其中:更新改造投资 18480 7.30

房地产开发投资 1000 -9.09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87306 16.86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客货运输需求平稳增长,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63145万元,比上年增长6.2%。全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4351万吨公里,增长45.6%,其中:公路运输18740万吨公里,增长38%;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9201万人公里,增长15.2%,水路运输9347万人公里,增长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