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常宁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3 衡阳市常宁市统计局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全市共实施重点工程项目78项,其中续建29 项;新开工59 项。全年计划投资20.74 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4.58 亿元。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竣工投产或交付使用,达到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全市新建和改造通乡公路   35公里;建成通村公路430公里;涵洞、通道、桥梁基础等主要工程全部完工;城市建设再添新的亮点,5 条背街小巷改造焕然一新,潭水风光带、西外环线等一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8   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其中城市7.64 亿元,增长22.7 %;县及县以下20.78 亿元,增长19.3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23.9亿元,增长19.7%;餐饮业4.48亿元,增长23.2 %;其它零售0.05亿元,增长12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标准化农家店建设完成50家。

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生产资料销售总额0.46 亿元,增长10.8 %。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沪洽周、”“深洽周”活动收获较大,全年共引进外资项目6个,内资项目37个,分别到位外资1958万美元,内资8.73亿元,成功地举办了首界中国(常宁)油茶旅游文化节,并在节会上签定7个招商合同,引进资金2个亿。

六、运输、邮电和旅游

运输、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运输、邮电、通信业增加值9257万元,增长5.8 %。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达86114万吨公里,增长7.7%;客运周转量达115236   万人公里,增长8.6%。邮电业务总量39655 万元,增长14.3 %。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9.53万户,其中住宅电话8.85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04万户,移动用户(含联通)达15.55万户。全市平均万人拥有电话数(含联通)2789部。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市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设施日益完善,结构明显改善,旅游经济迅速增长。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3%;旅游综合收入达到   1亿元,增长66.4 %。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2008年”中国(常宁)油茶旅游文化节”圆满成功,四星级帝煌大酒店已建至5层,和一宾馆(原常宁宾馆)完成了提升改造。全市星级宾馆增至 4 家,旅行社增至 4家。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全市各金融机构存款稳步增长,贷款增速放慢,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63.74亿元,较年初增加5.59亿元,增长17.7%。其中企业存款4.64亿元,比年初增长0.95 亿元,增长25.7%,居民储蓄存款55.04   亿元,比年初增加8.23亿元,增长17.6 %。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2.07亿元,比年初减少0.18 亿元,负增长0.8 %。从贷款投向上看,农业贷款投放增多,全市新增农业贷款0.43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7%,其中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2.34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三农”发展;工业短期贷款明显加快,全年增加0.14 万元,比上年增加0.18亿元。

全市金融机构在确保金融平稳运行的同时,加强金融监管,改善信贷环境,努力降低不良资产,银行效益继续不断提高。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4亿元,上交税金778万元,完成利润总额780万元。

保险业务发展加快。全年保费收入达到 13201万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人身保险11373万元,增长25.8% ;财产险 1828万元,增长10.3%。各类赔付支出2945 万元,比上年增长13.5%。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

教育事业得到新的发展。一是基础教育继续得到巩固。2008年,全市进一步建立健全、落实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双线控流保学责任制,健全政府帮困为主,社会学校帮困为辅的扶贫助学机制。农村义务教育免除杂费和课本费、城市义务教育免除杂费、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全面落实,“普九”债务化解完成50%,建设农村合格学校9所。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升初中比例达到100%;初中升高中比例为86.2%。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2076 人;初中在校学生27123人;小学校学生72401人。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学布局,2008年全市共有中小学285 所,其中中学54所,小学228 所。

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年末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36个,其中艺术类3个,图书类1个,群文类32个。公共图书馆1个,各类藏书11.61万册。拥有广播、电视及有线台3座,能收看电视节目的村达到97.31%,全市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56.25%,入户率为12.83%,广播电视网络能提供模拟电视节目35套,标准清晰数字电视11套。

卫生事业继续得到巩固、发展和完善。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 75个,医生2837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1342张。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23所乡镇卫生院第一期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效明显,参合农民达到60.6万人,参合率96。5%;城镇居民医保参保10.43万人,参保率95%。各乡镇分别成立了突出公共卫生事件领导机构及疫情报告网络建设。

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得到加强。全市1家疾控机构、4家医疗单位开通了疫情报告网络,各乡镇卫生院及一级以上医疗机构也设了报告专用电话,设立了专职疫情报告员,实行 24 小时疫情值班制度、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得到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率达100%。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控制。年末全市总人口 89.64 万人,比上年增加1.39万人,比上年增长1.6 %。其中非农业人口16.79 万人,比上年增加0.62万人,增长3.8%,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18.7 %;农业人口72.85 万人, 比上年增加0.77万人,增长1.1%。全年出生人口8152人, 比上年增加453人,人口出生率9.1‰,全年死亡人口5709人,比上年减少2381人,死亡率6.4‰,自然增长率为2.7‰。

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829元,比上年增长15.5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6 %。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612元,增长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5 %。农民人均纯收入5514 元,增长14.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6%。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耐用消费品拥有量、食品的档次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达到52709 人;参加失业保险51928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48846人;参加生育保险31219人;城市低保人数达9868 人,保障面达6%,农村低保人员由1.1万人增加到2.8万人, 保障面达3.5%,累计发放低保金 2843万元,比上年增长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