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常宁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衡阳市常宁市统计局

湖南省统计局

2009-03-12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冰灾、拉闸限电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调整维护经济运行的各项政策,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    合

经济发展步伐放缓。初步测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增幅回落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31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42.59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32.33亿元,增长19.5%。

市场价格涨幅在调控范围之内。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4%(粮食上涨16.2%,肉禽及制品上涨16.4%);烟酒及用品上涨2.1%;衣着上涨3.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2.4%;居住上涨3.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下降1.4%、1.1%和0.9%。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上升6.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升9.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升14.4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升9.9%。

为民办实事29项目标全面完成。就业和再就业扩大,新增城镇就业6600人,购买517个公益性岗位安置零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469人。完成通乡公路35公里、通村公路430公里,实现了全部通水泥或油路。罗桥、江河和大堡客运站建设基本完工。新建农村沼汽池1704口。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人数12957人。新改建乡镇敬老院6所,新建农村安居房1000户。重建、改建行政村配电网30个。

财政收支情况良好。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3.33 亿元,增长 34.9 %;上划中央“两税”2.44 亿元,增长5.5 %;上划所得税0.45亿元,下降1.6 %。全市财政总支出为11.23亿元,增长36.1%。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继续做大做强做优骨干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传统工业技术的改造力度,开泰化工硫酸及余热发电、康华化肥合成氨节能减排等工业技改项目顺利投产。宜阳工业园、松柏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波泽酒业新等一批型产业项目入驻园区。民营经济对市域经济的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初步测算,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54.84亿元,占GDP总量的53.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的规模继续扩大,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民间投资的比重继续上升,全市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37.3 %,比上年提高了1.2 个百分点。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2.9 %,实现净利润6886万元, 亏损企业亏损减少20.56 %,综合效益指数提高了3.4个百分点,企业效益的提高促进了财政税收的增长,全年税收总额达到5.16 亿元,增长12.9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纳税4.4亿元,增长23.2%,占全市税收收入的85.8%。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投资总量偏小,基础设施仍然较差;工业企业的融资难度较大,体制性障碍比较突出,煤、电、油、运等“瓶颈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增长;再就业的压力依然很大,部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经济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村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注“三农”问题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种植业产值15.48亿元,增长5.8%;林业3.01亿元,增长8.7%;牧业26.83亿元,增长5.01%;渔业2.23亿元,增长6.5%。农林牧渔服务业0.72亿元,增长13.5%。

主要农产品产量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39.48万吨,比上年增加1.99万吨,增长5.3%,油料2.08万吨,增长2.9%;棉花0.046万吨,增长13.7%;油茶2.5万吨,增长5.9%;烤烟0.26万吨,增长17.6%;水果6.03万吨,增长4.6%;蔬菜21.8 万吨,增长12.3%。

畜牧、水产平稳发展。全年出栏肉猪114.3万头,增长5.2%;出笼家禽1341万羽,增长2.8%。肉类总产量达到   10.47万吨,增长4.6%。其中牛肉产量0.19万吨,增长1.2 %;羊肉0.1万吨,增长2.8%。水产品产量达到2.32万吨,增长8.6%。

林业生产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完成人工造林2.4万亩,封山育林1.45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面积3.75 万亩,油茶垦复2.5 万亩,新造油茶林1100亩。在着力培植森林资源的同时,强力推进生态绿化工程建设,为打造山川秀美的新常宁奠定了基础。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9.51   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29.15亿元,增长7.5%,其中国有及控股企业增加值11.09亿元,负增长20.9 %;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3.24亿元,增长7.5%;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53.3%;外商及港澳台资企业负增长93.24 %。轻工业增加值1.82亿元,增长47.2 %;重工业增加值27.33 亿元,增长7.0%。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 98.9%,比上年低0.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分别比上下降36.9%。

能源和原材料及化工产品产量均有增加。原煤34.26 万吨,增长1.3%;发电量10341万千瓦小时,增长9.9%.合成氨3.38万吨,增长12.3%,黄金3031千克,增长61.5%。

建筑企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 3.08亿元,比上年负增长8.9%。其中建筑资质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1.51亿元,增长2.3%,实现利润2831万元,下降3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规模。全市继续优化投融资环境,扩大投资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适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4 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其中城镇以上投资16.99 亿元,增长1.2 %;农村投资5.94 亿元,增长1.2 %。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结构,使过快增长的基本建设、房地产开发投资得到控制,在城镇以上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69 亿元,增长21.8 %,增幅提高4 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1.67 亿元,下降8.2 %,增幅回落32.8 个百分点。加大了技改投入的力度,全年完成技改投资9.8 亿元,增长24 %,增幅提高3个百分点。从产业投入的情况看,重点投资第二、三产业,第二产业投资10.42 亿元,增长30.3 %,占城镇以上投资的61.3 %,第三产业投资6.43 亿元,比上年增长90.2 %,占28%。从投资的行业来看,主要用于能源、化工、电力等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城乡交通路网的建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