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常宁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24亿元,同口经净增1.1亿元,比上年增长27.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7亿元,增长23.27 %;上划中央“两税”2.31亿元,增长41.43 %;上划所得税0.46 亿元,增长14.61 %;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了88.52%、65.2%;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 % ,比上年提高0.3 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列衡阳市第一位。 金融运行稳健。全市各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增长,贷款呈现负增长。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54.14亿元,较年初增加8.03 亿元,增长17.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81 亿元,比年初增长16.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22亿元,比年初增加2.02亿元,增长10%。 保险市场繁荣活跃。全年保费收入达到10659万元,比上年增长21.6 %,其中人身保险9003万元,增长25.7%;财产险1656万元,增长9.3%。各类赔付支出2598 万元,比上年增长12.7%。 八、文化、教育和卫生 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年末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36个,其中艺术类3个,图书类1个,群文类32个。公共图书馆1个,各类藏书11.61万册。拥有广播、电视及有线台3座,能收看电视节目的村达到97.31%,全市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54.25%,入户率为11.23%,广播电视网络能提供模拟电视节目35套,标准清晰数字电视11套。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稳步发展,民办教育蒸蒸日上,教学条件大大改善。全市春、秋两学期共免学生学杂费194955人,各免学生教科书费19746人,减免资金201.5万元;补助贫困学生寄宿生活费5166人,补助资金61.21万元。学前教育入园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高,全市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小学生巩固率达100%,初中生巩固率达99%。初中毕业生普高升学率达84.1%。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高。全市小学生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99.23% ,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0.9%。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发展加快。血防机构、卫生防疫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医疗管理不断规范,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全系统业务量达10327万元,增长16.6%。全年培训乡村医生330多人,组织297人参加全省统一的注册考试。全市各级医疗单位参保率达96%,重大疫情都能及时得到控制,卫生防疫措施得力。妇育保健工作有新的起色,孕产妇建卡率为98.1%。早孕检查率95.6%,新生接生率100%,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都有所下降,杜绝了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2007年全市加强了对重点传染病、艾滋病、人禽流感的防治工作力度,调整充实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队伍,继续完善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监测和报告制度,确保了全市无重大传染疾病和重大疫情的发生。但是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人口为88.25万人,比上年减少1.81万人。其非农业人口16.17万人,增加0.13 万人,增长0.81%;农业人口72.08 万人,减少1.94 万人,增长-2.62%,全年出生人口7699 人,比上年减少8147人,出生率达8.7‰,死亡8090人,比上年增加4485人,死亡率为9.2‰。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城镇集体和其他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劳动报酬达16312元,比上年增长20.7%。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08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4815元,增长15.6%。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得到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06元,增长13.4%。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2007年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共有参保职工24771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共有参保人员22581人,基本医疗保险共有参保人员40569人,工伤保险参保人员21593人。 注: ①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②GDP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③人口数以公安年报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