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常宁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衡阳市常宁市统计局

常宁市统计局

湖南省统计局         2008-03-14 15:17:58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主题,切实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上升,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初步测算,全市生产总值87.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3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8.53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26.28亿元,增长27%。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25.8:43.6:30.6,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2.1个百分点。经济增幅比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上升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1.5个百分点。

为民办八件实事扎实有效,集中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积极帮助3918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障参保人数2807人;建成市到乡镇公路5公里,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216公里;新增通电话自然村33个(移动18个,电信15个),全面实现农村乡乡能上网;解决农村广播电视盲区7089人听广播、看电视问题;建成54家标准化乡村农家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率达到100%;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15所,2007年共有52.98万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0.14%;新建(筹建)城镇廉租住房实际完成4660平方米;新建农村沼气池1700口;农村15577人安全饮水问题;城市和农村低保资金拨付到位率为100%;新建、改扩建敬老院4所,建设爱民房35栋;农村部分计生奖扶对象855人,发放扶助金51.3万元。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比较突出,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继续加强;下岗失业人员和新增就业人员较多,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部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经济发展环境,社会治安、市场秩序、环境污染等还需继续加大整治力度。

二、农业

农业产业特色初步形成。全市农业总产值37.03亿元,较上年增长4.2%,烤烟、优值稻、美国红提,有机茶等八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初县规模。规模养猪,山地养鸡等规模养殖业发展较快。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增6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 2家。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粮食总产量38.31,与上年持平;油料22009吨,烤烟4800吨,蔬菜23.54万吨,产量均比上年略有下降,出栏牲猪104.58万头,增长1.5%;出栏牛1.17万头,增长33.3%;出笼家禽1084万羽,增长8.9 %;水产品产量2.58万吨,增长7.6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10 千公顷,与上年持平,其中:谷物59.09千公顷,与上年持平,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面积有所增长;种植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9.4 %。养殖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7.8 %,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拉动经济增长1.05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呈高速发展态势。全市工业总产值达130.51亿元,较上年增长20.7%,拉动GDP增长6 个百分点。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24.37亿元。增长17.8%、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12.43亿元,增长-3.39%;园区工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长125.76%。重点行业增长加快,采矿、化工、冶炼等几大支柱产业增加值达19.52 亿元,增长17.6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1%。规模以下工业同步发展,全市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1.15 亿元,增长   4.9%。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1.39 %。比上年下降12.15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水泥21.1万吨,增长-4.79%;日用陶瓷13619万件,增长19.22 %;铅11.2万吨,下降14.52 %;锌6.82 万吨,下降0.81 %;锡7832吨,增长5.07 %;黄金1876.5千克,增长23.29 %;白银276685千克,下降6.25%。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0.97亿元,增长25.8 %。利税总额5.31亿元,增长70.6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8.51%,比上年提高26.5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产值24.36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01亿元,增长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城镇投资12.93亿元,增长21.4 %。

五、交通和邮电业

运输、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运输、邮电通信业增加值8442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全社会客货周转量15812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9.4%。邮电业务总量2041万元。增长43.63%。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8.09万户,其中城市住宅电话1.92万户,农村电话5.67万户。全市固定电话入村率达到98.16%,已通固定电话的行政村为693个。移动用户14.09万户,全市平均万人拥有电话数(含联通)1779部,比上年增加167部。

六、内外贸易、旅游和物价

商品市场繁荣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5亿元,增长16.2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9.97亿元,增长  15.6%;餐饮业3.64亿元,增长19.6%;其他行业0.04亿元,增长11.4%。以住房、通讯器材等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引领消费市场快速增长。2007年,石油、家电、中西药品、通讯器村零售额分别增长47.2%、36.5%、9%和21.7%。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显示出巨大活力。

市场物价整体上场。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1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5%。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130.6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6.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05.8%。

招商引资成效较好,全年审批外资项目12个,开工开4业个,实际利用外资2593万美元,开工开业内项目81个,实际到位内资9.6亿元。

旅游事业蓬勃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环境的改善,旅游已成为娱乐,休闲的一种时尚。全年接待各类旅客35万人,比上年增长9.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10   万元,增长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