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醴陵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3 株洲市醴陵市统计局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9.1%,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消费价格指数为99.9%,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七、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就。2002年,全市洽谈投资项目45个,签订利用外资协议9个,合同协议利用外资1480万美元,批准外商投资项目5个,实际到位外资470万美元。年末有外商投资企业22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667万元,增长12.7%;实现利润2398万元,增长18.9%;出口创汇2002万美元,增长11%。

出口大幅增长。2002年末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71家。全市完成外贸出口总额1656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3118万美元,增长23.2%。出口日用瓷器32768万件增长26.6%;出口鞭炮烟花371.82万箱,增长16.5%。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速加快。2002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5930万元,为预算的103.26%,按可比口径增长15.13%(下同)。其中,上划中央“两税”16596万元,增长17.7%,地方财政收入19334万元,增长13.2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891万元,增长13.67%。全年财政支出36782万元,增长29.55%。
金融机构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3.39亿元,比年初增加5.98亿元,增长21.8%;各项贷款余额17.44亿元,比年初增加2.74亿元,增长18.6%。现金净投放5.07亿元,同比减少5630万元。

保险事业继续快速发展。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6176万元,比上年增加1188万元,增长23.8%。

九、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广电、环保

科技事业取得新的成果。2002年,“科技创新工程”开始启动。全市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项,投入科技三项费用509万元,申请专利120项,技术贸易成交额达4050万元,引进科技项目资金410万元,完成高新技术产值4.9亿元,利税1.28亿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2002年,全市撤并了一批生源短缺,规模较小的学校。年未,全市拥有普通中学63所,在校学生83329人;小学307所,在校学生7688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2002年,全市艺术表演观众人数1.38万人次,成功举办了春节联欢晚会和“民营企业心向党”专题文艺演出。农村文化和社区文化进一步活跃,文化市场进一步净化,东富镇、嘉树乡分别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文明乡镇”称号。参加全国性体育比赛获奖牌2枚,其中:金牌1枚、铜牌1枚;参加省级比赛获牌74枚,其中:金牌21枚、银牌37枚、铜牌16枚;《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学生比例96%。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2002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6个,床位1753张,卫生技术人员2174人。各类诊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222个,有卫生技术人员753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农村乡(镇)有卫生院35个,卫生技术人员824人;村设卫生室582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120人。

广电事业进一步发展。2002年,广电城市网络系统进一步完善,农村网络“村村通”工作全面启动。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98%;广播人口覆盖率99.7%;城区光缆入户率达80%以上;农村已架通东南两乡光纤网络,24个村实现了“村村通”。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2002年,全市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增强,城市中心区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渌江河城区段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面水质三类标准。全市因污染关闭企业1家,停产整改17家。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取得实质性进展,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995446人,其中:男性512229人,女性483217人;农业人口854691人,占总人口85.9%;非农业人口140755人,占总人口14.1%。本年出生9152人,死亡58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3‰,比上年下降0.86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98.03%;计划生育工作连续6年跻身全省先进行列。

200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6.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农村居民储蓄8.55亿元,增长13.7%。

2002年末,全市国有及集体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数为37280人,比上年减少4094人;其中,在岗职工35732人,减少3022人,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18888人,增加1833人。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464元,比上年增加790元,增长9.1%。2002年,全市离退休人员14917人,发放保险福利费10772万元。

200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253元,增加162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2元,增加162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84元,比上年增加19元。

注:国内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工业、农业总产值,绝对值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