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醴陵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株洲市醴陵市统计局

200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紧扣加快发展的主题,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五”的“开门红”。

一、综合

经济增长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1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增速加快2.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2亿元,增长4.5%,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9.7%;第二产业增加值30.72亿元,增长13.5%,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60.1%;第三产业增加值17.29亿元,增长12%,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30.2%。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三次产业结构为21.7:50.1:28.2,分别比上年-1.7、+1.2、+0.5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2001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2.9%。实现利税21616万元,盈亏相抵实现利润7293万元,其中86家盈利企业实现利润9365万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2亿元,比上年增长5%,增速加快2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10.54亿元,增长5.6%;林业产值0.72亿元,增长4.7%;牧业产值7.62亿元,增长4.7%;渔业产值1.14亿元,增长5.4%。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2001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为84.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97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1.2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24千公顷;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9.52千公顷,增加3.29千公顷。经济作物占种植业产值比重达到46.4%,上升7.9个百分点。全年出栏肉猪82.04万头,增长2.8%;草食动物、家禽和各种优质水产品稳定增长,出栏黑山羊15万头,增长38%,出笼家禽610万羽,增长1%。全年肉类总产量69728吨;水产品产量13960吨。造林面积0.14千公顷,零星植树360万株。全市农村社会总值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非农产值比重达到88.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1.5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2%,机耕面积25.76千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4.33千公顷,化肥施用量71330吨。农田水利工程改造投入资金3800万元,劳动工日1100万个,完成工程量1030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新增保收面积3000亩,治理水土流失15平方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两个置换”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有效盘活了存量资产。2001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2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实现工业增加值28.68亿元,增长12.6%。141家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3.94亿元,增长16.1%,产销率达98.03%,比上年提高11.2个百分点。两大拳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日用陶瓷产量60768万件,增长14.2%,其中:出口25883万件,增长15.1%;工业陶瓷125893吨,增长10.9%;鞭炮烟花561.71万箱,增长10.2%,其中:出口319.16万箱,增长12%。

建筑业生产快速发展。2001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441万元,比上年增长27.6%。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54309万元,增长38.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8.03万平方米,增长86.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0.39万平方米,增长94.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52亿元,增长30.1%,其中:国有单位投资2.48亿元,增长2.8%;集体投资2.07亿元,增长57%;城乡个体投资3.36亿元,增长55.9%。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6亿元,更新改造投资0.1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0.78亿元。全年商品房销售额4427万元,销售面积6.56万平方米。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2001年,全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和醴泉路城市设计顺利完成。醴泉路、车站路按计划完成了路基建设,完成投资3300万元。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全面完成,全年完成投资7641万元,国家大型优质专用稻基地建设顺利实施,官庄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年度任务提前完成。陶瓷花炮大市场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太一农贸综合市场如期竣工开业。

集镇建设出现新气象。依靠政策融资、社会筹资、以地生资、招商引资等办法,积极探索经营小城镇的新路子,全年投资三千多万元用于小城镇建设。2001年,栗山坝、茶山、东富三处市场顺利竣工,白兔潭综合大市场、石亭响塘小区、船湾新区、浦口冷贯街的开发等工程进展顺利;浦口、王仙、石亭三镇完成了建设详细规划;白兔潭、大障、均楚完成集镇道路与排水施工设计规划。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稳定发展。2001年,全市完成客货运换算周转量22305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4%,其中:货物周转量208107万吨公里,增长12.5%;客运周转量149514万人公里,增长13.1%。完成货运量1974万吨,增长12.9%;客运量3023万人次,增长13.3%。

邮电通信业持续高速增长。2001年,全市共完成业务总量14504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91万元,增长84.4%。固定电话用户10.87万户,增长5.1%,其中乡村电话用户6.38万户,增长2.2%;移动电话用户5.25万户,增长63%;无线寻呼用户2.81万户,下降39.7%;计算机互联网用户5340户,增长93.6%。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200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3亿元,增长11.2%,比上年同期高1.43个百分点,其中:公有制经济5.17亿元,增长8.5%,公有经济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实现零售额3.39亿元,增长17.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9.26亿元,增长11.98%,非公有制经济中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3.62亿元,增长12%;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5.64亿元,增长11.9%。

市场物价保持平稳。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8.5%,比上年高0.6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0.3%,比上年高1.1个百分点。

七、招商引资与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2001年,签订利用外资合同9个,合同协议利用外资1480万美元,新批成立外商投资企业5家,实际利用外资47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7%。“三资”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34亿元,增长5.2%,出口创汇2002.8万美元,增长8.3%,实现利税4743万元,增长7.6%。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2001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13442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771万美元,增长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