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醴陵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2001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3441万元,为预算的100.5%,增长11.25%,增速比上年高2.78个百分点,其中:上划中央“两税”1409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9342万元,分别增长12.65%和10.24%。完成财政支出28400万元,增长18.6%。保持了财政收支平衡。 金融运行形势好转。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19亿元,比年初增加2.48亿元,增长10.1%。各项贷款余额14.7亿元,比年初增加0.8亿元,增长5.7%。 保险业保持快速发展。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4988万元,比上年增加824万元,增长19.8%。 九、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环保 科技创新工程取得新成就。2001年全市安排完成各类科技项目11项,投入科技三项费用368万元,技术贸易成交额4020万元。有3项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批准专利数14项。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9家,完成产值3.8亿元,利税9500万元。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全省农村科技工作先进市”称号。 教育事业获得新进展。2001年,全市普通中学62所,在校学生74437人;小学379所,在校学生93449人。教育科研课题达70项,其中: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5项、地(市)级14项。实验小学被授予“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四中被确定为“湖南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学校”。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2001年,全市成功举办了湖南省篮球联赛、新世纪迎春歌舞晚会、“蓝带杯”迎春环城赛跑、“万民同庆”群众文体活动展演、庆祝建党80周年大合唱比赛等系列大型文体活动,参加人数达千人以上,观众上10万人次。参加全国体育比赛获奖牌19枚,其中:金牌2枚、银牌10枚。参加全省体育比赛获奖牌62枚,其中:金牌15枚,银牌31枚。全市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数16.56万人,达标率为97%。 卫生事业稳定发展。2001年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43个,其中医院6个,卫生院36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36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739张。 广电事业进一步发展。2001年,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98%,广播人口覆盖率99.7%,城区光缆入户率达90%,农村多路微波用户1.1万户。 环境治理力度加大。2001年,全市完成工业污染治理项目105项,投入治理资金1805万元,其中:治理工业废气污染81项,治理废水污染14项。全市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基本接近国家二级质量标准。顺利通过了株洲市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考核验收。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1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98.46万人,总人口中,男性50.91万人,女性47.55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71:1。总人口中,农业人口84.59万人,占85.9%;非农业人口13.87万人,占14.1%。本年出生9765人,死亡544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39‰,比上年上升1.14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98.6%,比上年上升0.27百分点。 200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农村居民储蓄7.52亿元,增长5.7%。 2001年,全市国有及集体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数41374人,比上年减少2183人。其中,在岗职工38754人,减少3350人。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17055人,减少4540人。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674元,比上年增加1270元,增长17.2%。全市离退休人员14847人,发放保险福利费9496万元。 200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091元,增加166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0元,增加169元,增长5.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65元,比上年增加6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