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石峰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株洲市石峰区统计局

200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再创发展优势、再创新的业绩”的工作主题,团结一致,开拓奋进,努力工作,全区国民经济保持了速度、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不断进步,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据统计测算,全区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1455万元(现价),总量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5817万元,同比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8019万元,同比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27619万元,同比增长12.8%。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5:56:29调整为14.4:56.4:29.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有较所提高,分别提高了0.4个、0.2个百分点。在新增的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产业贡献率16.3%,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87个百分点;二产业贡献率65.3%,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55个百分点;三产业贡献率18.4%,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向多元化结构和现代农业转变。2002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24169万元,同比增长4%。其中:农业产值12995万元;牧业产值9552万元;渔业产值109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1%、3%。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区发展特色农业基地20个,形成了花木、玉米、食用笋、香芋等多品种多系列的农产品生产格局,涌现出云田花木总公司、湘天桥腊制品公司、金山素食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31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7千公顷;粮食总产量27895吨,比上年下降12%。畜牧水产、蔬菜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全年出栏肉猪12.55万头,同比增长2.4%;猪牛羊肉产量8423吨;水产品总产量2177吨,同比增长3.6%;蔬菜播种面积43500亩,总产量达38522吨。农民收入稳步攀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按省新统计口径计算的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3602元,增长5.9%,净增201元。

三、工业、建筑业和固定资产投资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2年全区继续贯彻实施“工业兴区”的战略方针,区属工业加大技扩改力度,工业生产保持较快速度增长。200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6家,比上年增加10家。全年共启动和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6项,总投资额达8562万元。共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53580万元,同比增长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8865万元,同比增长17.1%。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17.49%,高于全国标准值17.49个点;盈亏相抵实现利润3944万元,同比增长30.2%;

2002区属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4485万元,同比增长18.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9705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3814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105平方米。

由于企业技改、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力拉动,2002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全年完成全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近40项,总投资额达35180万元,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22%。

四、商业、地方财政、对外经济

国内商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年内完成了杉木塘金属材料大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连锁超市等一批商业市场建设,一批三产项目相继启动。全年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798万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11.5%。其中贸易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472万元,餐饮业实现13158万元,集市交易实现41822万元,制造业实现3346万元。

财税工作通过抓财源培植、强化征管措施、加强财政管理,提高了地方可用财力。2002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旧口径)20326万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946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3%。全年财政支出8976万元,财政实现收支平衡。2002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544万美元,增长14.3%。

五、教育、卫生、环保、人口和人民生活

全区上下兴师重教,地方财政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学龄儿童入学率及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继续保持在100%;小学及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1%。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02年全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9人;传染病发病率0.1578‰。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区环境质量有较大提高。区属工业企业污染源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工业废水处理率和工业废气处理率等环保指标趋好。

人口出生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控制。2002年末全区在籍人口24.8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5‰以下。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一定提高。2002年区属城镇在岗职工平均人数4399人;职工工资总额5173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1759元,较上年略有增长。城市居民人均绿地面积达到5.1平方米。据3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测算,2002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3602元,比上年增加201元,增长5.9%;农民年末人均住房面积47.6平方米,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27.1平方米;每百户农民年末拥有自行车130辆,拥有摩托车53辆,拥有洗衣机74台,拥有电冰箱47台,拥有彩电89台,安装电话9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