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天元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年,也是株洲高新区成立十周年。一年来,在工委、管委、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以创建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化新城区为目标,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先导、开放强区和环境发展战略,在新区的发展道路上又跨进了一大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据初步统计,新区国内生产总值454211万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54万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52440万元,增长41.9%;第三产业增加值88317万元,增长16.5%。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新区支柱产业尚未形成强势,招商引资的基础条件尚待完善,新增城区居民就业压力较大。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1072万元,比上年增长3.9%。粮食总产量3.7万吨,其中优质稻达1.5万吨;蔬菜产量45889吨,较上年增长12.2%;牲猪出栏8.1万头,比上年增长3.4%;黑山羊饲养量为2.29万头,同比增长8%;家禽饲养量280.5万羽,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达1638吨,同比增长8%。 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逐步向基地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全区耕地结构调整面积14800亩(不包括常年蔬菜20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9.2%,其中改制面积1727亩,改种面积13073亩,全区经济作物和副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45.56%,同比增加28.2%。花卉苗木面积发展到800多亩,有一定规模的花木基地达10个。我区第一个部级农业项目马家河农业科技示范场已于6月份经农业部批准立项。 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向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养殖大户不断增多,形成了一批专业养殖小区,养殖基地不断加强,总投资3000万元的神农生态园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休闲农业基地不断发展,年产值过30万元的达3个。据农村工作局统计,全年实现乡镇企业产值8.5亿元,增长15%。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继续放量增长。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13.1亿元,同比增长40.5%;工业增加值32.8亿元,增长36.8%。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产值102.7亿元,增长43.9%。技工贸总收入121亿元,增长32.8%;实现利税75489万元,增长11.5%;出口创汇总额14205万美元,同比增长16.9%。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92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5.5亿元,增长49.3%,实现增加值28.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出口创汇11.8亿元。 产业外向度扩大,区内一批企业先后参加了北京博览会、贵阳新材料研讨会、上海工业博览会、深圳高交会等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客商在资金技术合作上取得良好成效。银企合作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快速通道初步建立,南方阀门等19家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获银行3160万元的资金支持。区属企业改制工作进一步推进。 建筑业生产迅速增长。区属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8家;建筑业总产值17102万元,增长28.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2750平方米,增长20.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1278平方米,增长32.9%。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对经济的拉动效果显著。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5%。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完成19亿元,增长183.2%。规模以上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6612万元,更新改造投资106985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38579万元,其他投资7824万元。金德公司已完成投资5.4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两园三路三广场”等建设改造工程完成投资1.38亿元,较上年增加30%;向市有关部门争取水、电、煤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投资7180万元,较上年增加30%。天台工业园基本建成,2002年园区道路、绿化建设完成投资750万元;栗雨工业园建设累计投资7000多万元;长江北路延伸拓宽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500万元,黄河南路一、二街区完成投资1200万元,泰山广场改造已完成投资900多万元。新区城市规模快速拓展,城市集聚力进一步提高。 创建园林城区,改善城市环境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省级园林单位6家、市级10家、园林小区3个,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0.1平方米。新区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已初步通过认证。 四、财政与商贸 财政收入迅速增长,地方实力显著增强。2002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0401万元,比上年增长38.1%,其中区本级完成16401万元;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4031万元,比上年增长42.75%。 商品贸易稳中趋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00万元,同比增长25.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总额23800万元,同比增长18.5%;餐饮业总额15900万元,同比增长34.7%;其他零售额100万元。9个专业市场完成销售额5810.5万元,同比增长14.8%。 个体私营经济保持活跃。全年个体私营经济完成总产值41060万元,增长3.5%。到2002年末止,全区共有个体私营户2141户,净增298户,同比增长16.2%,从业人员11872人。 对外经济交流活跃。2002年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8个,项目投资总额1505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421.6万美元,年内实际到位外资485.6万美元;全年出口创汇总额14205万美元,同比增长16.9%。 五、科学技术与教育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95.5亿元,增长49.3%,创利税59303万元。技术创新力度加大,科研成果转化步伐加快。通过与科研院校项目对接,2002年共促成10个合作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成功签约,首期投入研发和产业化资金1.64亿元;积极申报各类科技项目,争取资金支持,株洲硬质合金厂的高精密度可转位刀片等七个项目获湖南省2002年度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5500万元,申报国家“863”计划项目6项,争取资金540万元,国家和省重点攻关项目1项,争取资金360万元;全年组织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92家,ZL数码监控系统等16项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累计达205项,申报认定了达能科技等9家企业为软件企业,我区软件企业扩大到14家;全年区内企业共申报各类专利70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 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教育投入2200万元,撤并了3所小学,重建、扩建了旗云、王家坪等7所学校,新建、扩建校舍22430平方米,改造危房6315平方米。投入近600万元购置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都配备了“三机一幕”,到班率100%,学科器材达省一类标准;其他学校“三机一幕”到班率65%,功能室、实验室和学科器材达到省二类标准。全区新增图书7万多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在省市公开引进骨干教师11名、优秀校长2名,选拔培养出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8名区级学科带头人。素质教育向纵深推进。2002年全区小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年辍学率为1.09%,较上年下降1.66个百分点,年终考评名列城区第一,连续两年获市“普九”先进单位;泰山小学被评定为全国德育年会十所参观点校之一;白鹤小学的“小班化”教育和双语教学成为全区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泰山小学、东湖小学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国家重点课题研究先进实验所,其德育课题分获国家一、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