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石峰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株洲市石峰区统计局

2005年,石峰区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求真务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石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辖区口径)78460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81万元,同比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599204万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工业增加值562322万元,同比增长16.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6.7%,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增加值165021万元,同比增长10.4%。人均生产总值32468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1:78.1:19.8。其中:一产业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3767万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农业16743万元,增长5%;林业585万元,增长11%;畜牧业14660万元,增长8.1%;渔业1329万元,增长5.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50万元,增长10.8%。各业产值中,林牧渔业产值所占比重达到50.4%。2005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381万元,同比增长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为60.2:2.6:32.2:5。石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8.75千公顷,增长2.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6千公顷,增长6.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34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2.95千公顷。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为3.33:1。水产品总产量1815吨,比上年增长5.2%。其他主要农牧业产品产量均保持稳定发展。

三、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石峰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14个,年末达到112个,2005年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大关,达到2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914015万元,增长24.4%,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完成总产值1486481万元,增长19.7%;集体工业完成总产值41636万元,增长9%;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8.6%和30.9%。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总产值26699万元,增长27.3%;重工业总产值1887316万元,增长20.6%,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1.32:98.68变化为1.4:98.6。2005年共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562322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9972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6%,占GDP比重达68.8%,拉动GDP增长10.5个百分点。

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2005年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共实现总产值1112347万元,增长23.4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8.1%。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8%。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76497万元,比上年增长1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9.86%,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其中:资本保值增值率122.17%;费用利润率2.57%;流动资产周转率1.92次,比上年加快0.12次;总资产贡献率7.07%;全员劳动生产率95516元/人,增长28.8%;实现利润总额47473万元,利税总额118817万元,增长8%。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200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8377万元,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完成基本建设投资70248万元,增长45%;更新改造投资155890万元,增长15%;房地产开发投资26407万元。年内新开工项目92个,竣工项目58个。顺利完成了株冶集团锌冶炼节能降耗技改和镉烟气污染治理、株化锌20万吨PVC扩改工程、智成化工三期造气和纯碱扩建项目等一批工业重点技扩改项目。先后完成10条小街小巷改造,改造、提升了3条分流交通的城区支路,硬化乡村公路19.62公里,整修水利工程1250处,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完成了20栋社区服务办公用房的新建改建。田心高科园基础设施和入园项目建设进程加快。石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中产业项目投资额比重达80%,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大幅增长。辖区具有新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3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2444万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1万平方米。实现利税3294万元,增长116%。

五、财政、对外开放、商业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石峰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3855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539万元,增长20.3%。增长较大的几种税种主要有:增值税3873万元,增长15.5%;企业所得税589万元,增长49.1%;个人所得税547万元,增长12.8%;房产税818万元,增长25.8%;营业税1823万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全年财政总支出17795万元,增长33.3%。

对外开放成绩斐然。石峰区完成进出口总额31055万美元。全年合同利用内资4.95亿元,增长70%;实际利用外资2055万美元,增长30.3%。

消费品市场持续走高。2005年实现批发零售餐饮业增加值42707万元,比上年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111万元,增长1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5%。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3688万元,增长16%,餐饮业零售额18423万元,增长16%。石峰区共有商品交易市场20个,亿元市场2家。

六、卫生、教育、环保

石峰区上下兴师重教,地方财政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学龄儿童入学率及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继续保持在100%;小学及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达13%。

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2005年完成2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面完成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石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比上年有所增加。

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辖区工业企业污染源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废气处理率等环保指继续趋好,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七、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据公安部门资料:年末石峰区户籍人口241655人,比上年减少0.46万人,非农人口187205人,在总人口中男性127131人,女性114524人,出生人口1464人,死亡人口75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78‰,出生率9.43%,死亡率6.65%。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据50户城镇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08元,比上年增长10.6%,比上年净增1045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616元,其中食品支出2436元,服务性消费支出3124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石峰区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达26.69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823元,名义增幅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