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宣恩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12 恩施州宣恩县统计局

移动电话用户大幅增加。本地电话年末用户33298户,减少23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23590户。全县己通电话的村达279个,占100%。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3570户,年末达到103070户,增长15.2%。

八、科技和教育

2008年全县科学支出280万元,比上年增加39万元,增长16.2%。举行了县第四届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被列为全省首批农业科教工作示范县,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围绕有机农业发展,做好制标贯标工作。“伍家台贡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增3家企业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7个农产品通过“三品”认证,贡水白柚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验收,启动国家级万亩伍家台贡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产业技术服务新机制。

全县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98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1825人,农业技术人员74人。

积极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重奖“宣恩名师”和骨干教师,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2611万元。全年教育支出12697万元,比上年增加4250万元,增长50.3%。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15所,教学点73所。其中普通小学98所,普通中学15所(高中2所,初级中学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学校1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1227人。其中:普通高中3285人,普通初中13346人,普通小学23115人。幼儿园26所,在园幼儿3215人。专任教师总数2060人,其中:普通中学815人,小学1189人,职业高中5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学生入学率96.74%,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5.32%,初中升学率67.44%,提高7.97个百分点。高中学生入学率41.78%。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组织开展了“宣传十七大、文艺进百村”、“抗冰救灾、恢复生产”等专项“送戏下乡”演出活动,全年演出122场次,观众近6万人次。共发展民间艺术表演团体33个,发展和培养业余文艺骨干120多人, 2008年共演出342场次。珠山镇双龙湖“耍耍”文艺表演队、沙道沟镇金盆村“三棒鼓”文艺表演队、李家河乡“滚龙莲响”艺术表演队等业余演出团体的演出,多次受到省、州表彰。高罗、李家河、沙道沟三乡镇联手举办了“南三乡(镇)民间文艺汇演”,长潭河侗族乡举办了“首届民间文化艺术节”。一次性配备高清数字电影放映设备11台(套),在全州率先实现县城和乡镇全面普及数字电影,年免费放映2700余场,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为宣传党的政策,普及科技知识,根治封建迷信、打牌赌博等陈规陋习起到了较好的正面引导作用。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2008年9月,宣恩县进入“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公示名单,沙道沟镇被命名为“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宣恩薅草锣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沙道沟镇彭家寨“全国历史文化名村”项目通过国家评审委员会专家初评。彭家寨等8处景点被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播电视业不断发展。全县广播覆盖率92.31%,电视覆盖率94%。全县9个乡镇全部开通有线电视。

医疗卫生投入不断增加。全县医疗卫生支出4441万元,比上年增加2129万元,增长92.1%。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有效应对了手足口病、婴幼儿问题奶粉等突发公共事件。年末拥有卫生机构219个,其中综合医院5家。卫生技术人员105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7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受益程度不断提高,全年补偿参合农民医药费用2121万元,住院补偿率高于全州5.5个百分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26.11万人,参合率82.1%。

大力弘扬奥运精神,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一是积极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全民健身月”、“首届水上运动会”等较大型的健身活动6次,直接参与5000多人次,并选送3名同志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火炬接力及志愿者服务;二是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08年,争取到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村18个(全州60个),资金45万元,农民体育健身渐成气候。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35.33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8.42万人,女性人口16.91万人。城镇人口6.57万人,占18.6%;乡村人口28.76万人,占81.4%。年末常住人口31.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866人,出生率11.06‰,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8.1(以女孩为100)。死亡人口1893人,死亡率5.42‰。人口自然增长率5.64‰。

全县经济总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12元,比上年增加909元,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86元,比上年增加377元,增长17.9 %。其中:工资性收入736.7元,比上年增加139.2元,增长23.3%;家庭经营收入1574.8元,比上年增加189元,增长13.6%;转移性收入173.6元,比上年增加56.9元,增长48.8%。农村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1.2%和38.7%,分别降低0.7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083元,同比增加847元,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48元,同比增加371.8元,增长17.1%。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900人,新增2409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220人,新增1208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810人,新增1554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230人,新增221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330人,新增281人。全县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基金征收额4581万元,比去年增加359.2万元,增长8.5%。

全县居民生活最低保障人数达20487人,比上年增加4050人。其中:城镇4615人,农村15872人。拥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3个,床位数879张。

十一、城镇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按照“城镇建设年”的要求,加大规划、建设和管理力度,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全县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18.6%。《宣恩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通过专家评审。完成贡水民族风情走廊、华夏鑫龙商业城景观设计等4个专项规划评审。旧城区改造一期工程全面完成,二期工程进展顺利,新区还建房建设等重点项目先后实施,城区道路骨架不断延伸。工业大道、兴隆大道西端道路、人民路至党校连接线等道路建设有序实施,双龙湖环形道路改造升级完成北岸路面工程。启动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建成2个垃圾中转站,平稳实现县城区禁止麻木车营运,顺利开通县城区公交车、出租车。工业园区莲花坝片区入园道路、河堤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启动莲花坝片区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管网建设。启动沙道沟集镇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对椿木营、桐子营集镇部分街道进行了改造和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