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赤壁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3-12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和谐赤壁为中心,以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为目标,大力实施“大工业、大城建、大旅游”战略,开拓进取,与进俱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据初步测算,2007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82394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比全省增速快0.7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061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与全省增速快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3014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与全省增速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6318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0%,比全省增幅快0.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所占比重由2006年的17.1:51.0:31.9调整为15.9:52.2:31.9。 2006—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结构示意图
2006年 2007年 全市物价上涨较快。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达到104.8%,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超出物价上涨警界线1.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达到111.36%,比上年提高11.36个百分点,涨幅较大的有肉禽及药品类上涨了29.6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达到104.74%,比上年提高4.74个百分点,其中涨幅较大的有食品类上涨了11.56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达到105.02%,比上年提高了5.02个百分点,其中涨幅较大的有产品畜上涨了35.44个百分点,化学肥料类上涨了2.25个百分点,排灌费上涨了3.23个百分点,机械作业费上涨了6.03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实力不强、新型工业化水平不高、物价上涨过快、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建立、节能减排压力大等。 二、农 业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入落实惠农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200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3061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631415亩,比上年下降0.5%,棉花种植面积达到17040亩,比上年增长35.1%,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74215亩,比上年下降1.5%,苎麻种植面积达到98495亩,比上年增长6.6%。粮食总产达到22.7万吨,比上年增长2.7%,棉花总产达到1515吨,比上年增长38.0%,油料总产达到2.52万吨,比上年增长6.3%,苎麻总产达到12377吨,与上年持平,水果总产达到10587吨,比上年增长15.9%。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2007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396315亩,其中:棉花、油料、茶叶、苎麻、水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到764900亩,占54.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种植业总产值中,经济作物所占比重达到69.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2007年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表 2007年 2006年 ±% 粮食总产量(万吨) 22.7 22.1 2.7 棉花总产量(万吨) 1515 1098 38.0 油料总产量(万吨) 2.52 2.37 6.3 苎麻总产量(吨) 12377 12377 持平 水果总产量(吨) 10587 9131 15.9 林业生产稳步推进。2007年全市造林面积达到44704亩,比上年减少6.9%,木材采伐量达到30161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7.5%,楠竹采伐量达到468万根,比上年减少0.8%,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10930万元。 畜牧业稳定增长。2007年,全市出栏牲猪193647头,比上年增长1.9%,家禽出笼1783415只,比上年增长3.7%,禽肉产量达到19941吨,比上年增长40.3%,畜牧业总产值达到40630万元。 水产生产高速增长。2007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68024吨,比上年增长85.6%,水产实现总产值57789万元。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94660亩,比上年增长0.4%,旱涝保收面积达到228699亩,比上年增长0.7%,机电排灌面积达到152702亩,比上年增长0.4%。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抓好农村道路“村村通”和新农村建设工作。2007年全市新增通村公路387公里,建设农村饮水工程79处,解决了农村3.8万人口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3400多口,全市沼气用户达到1.1万户,全市农田整改率、通电率、电话通村率均达到100% ,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7年,我市大力实施“大工业”战略,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9家,比上年净增21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77.7亿元,其中:重工业完成46.6亿元,占60.0%,轻工业完成31.1亿元,占40.0%。完成增加值26.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9.5%。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2007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741723万元,同比增长31.4%,实现利润36882万元,同比增长52.7%,利税总额达到69399万元,同比增长14.0%。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223.3%,同比提高5.0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改制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所占份额逐年减少。2007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77343万元,其中:国有企业完成总产值12649万元,占1.6%,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科技含量继续提高。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1050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3.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03%,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2007年,全市建筑企业(含资质以下)完成增加值2593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全市资质以上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20768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8.3%,完成商品房销售额14996万元,同比下降3.6%。 四、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我市继续大力实施项目战略,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落脚点,有效地推动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全市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203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41000万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1134万元,同比增长20.5%,增幅比2006年提高4.5个百分点。按不同经济成分完成投资划分,国有经济完成132208万元,同比增长32.1%,集体经济完成6786万元,同比增长89.7%,其它经济成分及城乡私人完成投资212140万元,同比增长20.5%,三种经济成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7.7:1.9: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