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通城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2 咸宁市通城县统计局

通城县统计局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紧紧围绕“一主三化”,不断壮大“回归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兴工强县,兴农富民,项目带动,以人为本”四大战略,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投资结构,国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趋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节能减排初见成效,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初步测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1674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9%,增速比上年加快了1.8个百分点,再创近年来新高。产业结构有序调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0973万元,增长9.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8353万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7417万元,增长15.1%。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9.5∶39.8∶40.7调整为19.2∶40.5∶40.3,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上年的80.5%提高到80.8%,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建设再创佳绩。工业方面,四大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涂附磨具产业及其配套企业分别增至11家、15家,云母绝缘材料产业企业增至5家,中药制药产业生产企业增至4家,电子信息基础产业企业增至12家。四大特色产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规模工业的74.5%、70.9%和80.6%。据初步测算,全部工业增加值11549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4%,拉动全县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方式朝现代化方向发展,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在“山上再造”和生猪大县创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宝塔花园一期工程全面开工,牌合六组新农村集中居住小区已经建成,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农民负担及补贴政策监督卡》9万余份,发放率达98%,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等“四补”资金1526万元,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年城镇投资1.0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4000万元。完成了宝塔大道建设。启动了工业大道、中心商务城、隽水公园、行政服务中心、通泰建材市场、城关初中搬迁等重点工程。杭瑞高速通城段工可设计全面完成。城市化率达36.5%,城市绿化率达32.0%,城区面积达11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管理功能得到加强。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发展的基础仍然脆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企业成本上升,用工不足,资金制约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可用财力不足,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较大等问题尚待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二、农      业

认真落实农村各项惠农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农村经济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农民种粮、养猪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耕作现代技术得以推广,劳务经济激活了农村经济,农业形势趋好,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经济呈现出繁荣稳定的局面。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完成163858万元,同比增长31.9%,其中:农业产值65789万元,林业产值3799万元,牧业产值89959万元,渔业产值2229万元。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6.9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6.73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38.1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7.34千公顷;油料作物面积2.6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04千公顷。

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了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产达202024吨,其中,夏粮、中稻、晚稻产量比上年增加,总产分别为3478吨、13175吨和83601吨,比上年分别增加176吨、828吨和329吨,早稻因灾减产,总产为65425吨,比上年减少2083吨;油料作物因面积减少,总产减幅较大,总产达3244吨,比上年减少1520吨;蔬菜总产量113045吨,比上年增加128吨;茶叶产量928吨,比上年增加21吨;园林水果总产量3349吨,比上年增加459吨。

全年植树造林面积3.01千公顷,其中:用材林面积1.82千公顷,经济林1.07千公顷。当年育苗面积23.3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23千公顷,成林抚育面积0.92千公顷。全年木材采伐量7203立方米,竹材采伐52万根。全县森林覆盖率57.5%。

畜牧业生产出现转机。全年肥猪出栏70.57万头,比上年增加29.61万头,增长72.3%,牌合、石冲2个万头以上优质猪养殖小区初具规模。生猪存栏34.08万头,同比增长91%,家禽出笼62.62万头。

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3212吨,比上年净增212吨,增长7.1%,其中:鲜鱼总量3195吨,比上年增长9.3%。淡水养殖面积36000亩。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改善。县定30个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工程全部完工;隽水阔田4600亩农田标准化改造、官圳栏水堰工程等重点项目通过验收;云阁龙灌区节水灌溉配套改造;阁壁水库整险加固等重点工程顺利实施,为改善农业生产能力提供了条件。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68万千瓦,同比增长9.2%。当年实际机耕面积22.9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4.3%。农村全年用电量409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2.2%;化肥施用量(折纯)1.52万吨,同比增长12.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96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按照“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培植工业后劲,狠抓项目兴工”的思路,培植壮大骨干企业,狠抓中小企业成长,努力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实施节能减排,工业经济增添了新活力。全县工业完成增加值115498万元,占生产总值的36.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6540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6.5%。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183863万元,同比增长31.96%,其中:国有企业17554万元,同比增长20.3%,集体企业16091万元,同比增长60.7%,股份合作企业1308万元,同比增长65.9%,股份制企业140556万元,同比增长29.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4527万元,同比增长16.4%。重工业生产增长快于轻工业。重工业完成产值148748万元,同比增长33.0%,轻工业完成产值35115万元,同比增长27.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了稳定增长。砂带16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51万平方米,砂布2077万扎,比上年增加761万扎,木砂纸17807万扎,比上年增加16791万扎,电力电缆49466千米,比上年增加11718千米,人造板37736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133立方米,中成药302吨,比上年增加值1吨,耐火材料制品14220吨,比上年增加383吨,水泥产量223020吨,比上年增加2078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