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赤壁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赤壁市统计局 2004年,是赤壁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大办工业,办大工业”战略,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突破性招商引资,突破性整治经济环境,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主要指标达到近几年的最好水平。 一、综 合 经济加快发展,总量迈上新台阶。2004年,赤壁市实现生产总值65474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3.7%,高出上年增幅2.9个百分点,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完成108657元,增长8.1%;第二产业完成344914万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完成201710万元,增长11.3%。产业结构有新的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6.6:52.7:30.7。 工业化、城镇化取得新进展。工业方面,随着赤壁市招商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战略的初步实施,给工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据初步计算,2004年,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2017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5%;城镇化方面,按照城市建设市场化、资金筹措多元化、资源利用多元化、基础设施社会化的“四化”理念经营城市,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21.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2.6%。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2.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00人。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年内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3520人,登记失业率为4.0%。 全年物价总水平明显上升,但仍在合理涨幅之内(国家控制物价上涨警戒线为5%)。2004年,全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9%(全年分月指数情况如下图);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4.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较快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5.5%,其中粮食上涨24.0%,油脂上涨14.2%,肉禽及制品上涨17.7%。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运行质量不高;部分工业企业亏损局面未得到有效改观;物价上涨压力较大,低收入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较大。 二、农 业 农业丰产丰收,农村经济显现近几年来未有的好形势。2004年,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重大政策措施,主要农副产品价格普遍上扬,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林牧渔全面增长,农村经济活跃。200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不变价)达83932万元,增长8.1%,其中种植业产值46761万元,增长10.7%;林业产值6238万元,增长10.8%;牧业产值14861万元,增长0.3%;渔业产值14324万元,增长7.4%。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0.41千公顷,净增2.39千公顷。 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21.17万吨,增长12.3%,扭转了近年来连续减产的局面,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产量;棉花产量974吨,增长41.8%;油料总产2.49万吨,增长31.7%;苎麻产量9277吨,增长6.7%;茶叶产量10720吨,增长5.3%;水果产量8073吨,增长6.8%。 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据农村百户抽样调查,2004年,百户农户人均农业税费支出35.47元,比去年减少14.1元,农民负担为近年来最低水平。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由于国家退耕还林计划调整,以及实施有力的耕地保护制度,2004年,全市植树造林面积38526亩;幼林抚育作业面积73246亩,增长8.9%;成林抚育作业面积389680亩,增长5.9%。随着赤壁市“林纸一体化”项目的启动、竹木加工、造纸、森林工业以及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木材、竹材的需求增大,全年木材采伐量42697立方米,增长41.1%。 畜牧、水产稳定增长。2004年,全市出栏肉猪180005头,增长5.6%;出笼家禽178.4万只,增长0.24%;生猪存栏157377头,增长7.9%。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175308亩,增长2.3%,全年水产品产量32140吨,增长10.4%。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86781亩,比上年净增10481亩,旱涝保收面积219242亩,比上年净增13442亩。农业机械总动力25.18万千瓦,增长7.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065吨,增长9.6%;农村用电量5420万千瓦小时,增长21.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478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8%,提高了7.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结构进一步合理,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业中,国有企业现价总产值15166万元,占4.3%,集体企业16486万元,占4.7%;股份合作企业955万元,占0.3%,;有限责任公司75949万元,占21.5%,股份有限公司71575万元,占20.3%,私营企业157551万元,占44.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15074万元,占4.3%。轻工业所占比重大于重工业,全年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82506万元,占全部工业51.7%,重工业完成总产值170250万元,占48.3%。 工业经济益继续提高。2004年,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1.6%,比上年提高31.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及增幅均为近几年来最高水平。全年规模实现销售收入330677万元,比上年增长15.4 %,完成利税24384万元,增长13.7%,创利润14591万元,增长39.7%。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四级以上)22019元,增长1.8%;建筑业改革进一步推进,招投标制度逐步完善,招投标面不断扩大。建筑市场管理加强,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2336平方米,增长2.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赤壁市大力实施项目战略,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突破性招商引资,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6800万元,增长28.7%。其中项目投资228947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7.4%,在项目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4629万元,占1.86%,工业投资187855万元,占82.1%;建筑业投资9661万元,占4.22%。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6041万元,增长3.72%;第二产业投资227212万元,增长47.6%;第三产业投资63547万元,减少15.7%。一、二 三产业的投资比例为2.0:76.6:21.4。按建设性质分,基建投资228947万元,增长62.6%;技改投资32167万元,增长18.1%;房地产开发投资15487万元,增长46.3%。项目规模继续扩大,全年施工项目203个,新开工项目162个,分别增长1.48倍、2.18倍,其中500万元的投资项目73个,比上年增加26个,增长5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