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嘉鱼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利用外资有所下降。全县外商直接投资273万美元,同比下降25.2%。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411万元,比上年增长64.5%,竣工产值22639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6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0.4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价值22499万元。 五、交通和邮电 2007年,全县实现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17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全社会完成旅客周转量2827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3%,货物周转量2053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1%。 2007年,全县邮电部门完成业务总量4095万元,比上年上升4.0%。发送各种函件35.56万件,包件1.68万件,特快专递3.27万件,报纸394.7万份,杂志10.51万份,集邮55万枚。市话期末到达户数1.6万户,农户期末到达2.7万户,小灵通2.0万户,ADSL用户6165户,电话普及率(不含小灵通)达12.6部/百人,电话入户率44.8部/百户。 六、国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7年,全县消费市场快速增长,外贸出口继续下滑,市场物价低开高走。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171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分城乡看,农村消费市场与城市消费市场协调发展,县城消费品零售额56755万元,增长18.3%;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8416万元,增长18.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9719万元,增长17.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061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其它行业6391万元,增长38.3%。 外贸出口继续下滑。2007年全县实现外贸出口额242.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4.3%。 市场物价较快增长。2007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4%,烟酒及用品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分别上涨1.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3.0%,交通和通讯上涨0.6%,居住价格上涨3.4%;而衣着类下降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2.6%。全年零售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别上涨4.0%和9.9%。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大幅提高。2007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31555万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国税收入7685万元,增长40.7%;地税收入7001万元,增长18.8%;财政部门组织收入16869万元,增长20.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633万元,增长26.7%。 全县财政支出45199万元,比上年增长5.2%。地方一般预算支出35237万元,增长7.9%。 金融运行呈现平稳发展态势。2007年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6186万元,比年初增加30633万元,增长15.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56528万元,比年初增加15025万元,增长10.6%;财政性存款9078万元,比年初增加5113万元;企业存款28402万元,比年初增加768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39277万元,比年初增加24654万元,增长21.5%。其中: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9971万元,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12490万元,票据融资比年初增加2193万元。全县金融机构现金累计收入63131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5%,现金累计支出65724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1%,收支相抵后,现金净投放25923万元。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2007年全县实现保费收入4527万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27万元,比上年增长26.6%,寿险保费收入36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3%。财险赔款支出530万元,寿险赔款支出150万元,期满给付1197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7年,全县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全县国有事业单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803人,其中:高级职称238人,中级职称2452人。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有学校90所,教师2863人,在校学生人数52809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6683人,初中在校学生21692人,小学在校学生22709人,电大366人,职校135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辍学率2.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6.7%。高考中,嘉鱼一中上本科线人数突破1000人,其中上一类本科233人,600分以上达32人,并且连续四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中考中,全县成绩在500分以上学生800人,居全市前列。 全年组织各类职业培训9300人,其中就业前培训1381人,再就业培训1365人,创业培训15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378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颁发职业资格证书1286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成绩斐然,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年末全县有文化中心9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达42200余册,书刊文献外借9000册次,全年接待读者5000人次。全年累计创作各类文艺作品100余件,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参展、参演)36件,其中《吉二爹进城》搬上舞台后,观众反响很好。先后组织了“百星耀南嘉”、“湘鄂贛相约南嘉夜”、“文明之光”等大型文化活动6次,全年送戏(文艺节目)下乡124场,送电影下乡180场。 广播电视事业成绩显著。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1110公里,广播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3万人。全年在中央电视台发稿2篇,在湖北电视台发稿60条,在咸宁电视台发稿200多条,在嘉鱼台发稿2000多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稿2条,在省级电台发稿2条。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2个,卫生机构床位620张,卫生技术人员914人。 体育事业发展良好。全县先后举办了“万人迎春长跑”、“全市重点乡镇篮球赛”等大型体育活动。青少年体育倶乐部竞训工作稳步开展,拥有教练员20余人,各类体育训练队5个,队员300余人。在组队参加全市青少年田径、球类等比赛中,我县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十、人口与就业 2007年,全县年末总人口366218人,其中男性188064人,女性178154人。全年出生3160人,出生率为8.6‰;死亡1372人,死亡率为3.7‰;全年净增人口1788人,自然增长率为4.9‰,比上年下降0.7个千分点。 2007年,全县年末在岗职工人数32006人,其中企业单位22626人,事业单位5882人,机关单位4078人。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54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17人。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在4.0%。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07年,全县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到空气质量一级和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的90.7%,其中达到一级标准的天数占3.0%,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占87.7%。全县长江干流以及支流水质良好,符合国家地表水II类水质标准;三湖连江水库呈富营养化状态,湖库水质有所改善。城市声环境处于轻微污染水平,全县城市交通干线噪声范围在69.2—80.4分贝,与上年比较,上下限值均有所上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程度提高;环境辐射处于安全状态;城市与村镇生态环境继续得到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