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宜城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317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523 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0794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6 %和16.5%。全市拥有固定电话用户5.3万户,比上年增加197户;拥有移动电话用户17万户,新增2.35万户。电话普及率为39.5 部/百人,增长13.2 %;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9097户,新增2804户。 六、国内外贸易 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2亿元,增长19.4%,按地区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69亿元,增长17.4%;农村实现消费零售额11.12亿元,增长22.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19.26亿元,增长22.8%;餐饮业零售额2.07亿元,增长25.1%;其他类零售额5.49亿元,增长7.3%。 外贸 :2007年,全市出口创汇累计完成3479万美元,同比增长30.9%。其中,按出口类别看, 食品类1359万美元 ,纺织品类1888万美元,服装类171万美元, 其它产品类61万美元。按单位看,雅新家纺1392万美元、富亿织造433万美元 、襄樊大山126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78.2%、和 88.7%。实际利用外资610万美元,同比增长21.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8598万元,比上年增长15.4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289万元,增长15.6%。其中:国税增长17.99 %;地税增长16.4 %;财政增长14.53%。 分税种看。全年实现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1427万元、2504万元、339 万元、24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3%、18.7%、65.4%、37.3%。全年财政支出62586万元,增长32.15 %,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7.18%;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4.41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5.4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78.39%;环境保护支出增长12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41.81亿元,比年初增加 5.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64亿元,比年初增加4.1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66亿元,比年初增加1.1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2.03亿元。 全市财险寿险两家保险公司全年完成保费收入12434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717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717万元。全年赔款及给付4892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4472万元,人身险赔款支出420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 :2007年,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51所,在校学生61647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1133人,增长3.7%;初中在校生22108人,减少7.1%;小学在校生26770人,减少6.6%;职业中学在校生1636人,增长 15 %;幼儿园在园人数4479人,减少16.8 %。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 100 %;初中入学率95.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6%;全市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达到100%,高中专任教师合格率达到98%。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2.6%,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教学质量再攀新高,全市高考上省线人数3105人,上省线率67.4%,在襄樊市各县(市、区)中名列前茅。 科技:2007年,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结束了我市无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历史。全年引进注册高科技产品生产企业二家,累计达三家。到2007年底,全市共有科技活动机构6家。全年安排科技攻关项目35项,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3项,完成专利申请量82件,获授权28件。全年技术市场交易合同额1459万元,比上年增长18.4%,主要农产品良种推广率9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拥有人才资源1.23万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人员2500名。全年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支出52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开发经费支出达2.7亿元,占销售收入的3%。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 :2007年,全市共放映电影600余场次,观众两万余人次,《宋玉悲歌》参加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五个一”工程奖,《汉水谣》参加了全国“八艺节”展演。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在紫盖山广场,每日开展“市民乐”文艺演出和交谊舞活动,全年共演出180余场,观众达10万人次。市公共图书馆藏书10.4万册,。年末全市共有有线电视用户5.6万户,开通有线电视模拟频道30个,数字电视频道80个。全年编发电视新闻专题72期,电视新闻2017条。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 卫生: 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1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个,共设置17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00人,医疗床位1266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2人,床位3.3张。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89.4%,共补偿1.36万人次,补偿金额699.9万元。 体育:2007年,我市再次成功举办湖北宜城“燕京啤酒杯”国际铁人三项赛,来自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齐集宜城。 组队参加了全省青少年田径年度赛。青少年儿童长短池游泳赛等各类比赛 ,参赛人员达3000人次,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34枚,银牌30 枚,铜牌14枚。 成功举办了全市职工运动会,98个代表队,15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创职工运动会之最。 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 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2200 万元 。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249万吨,达标率92.7%,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786万元,比上年增长31%,“三废”综合利用产品利润220万元,增长20。地区地表水达标率100%,城镇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率100%。市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控制在0.078毫克/立方米以下,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控制在0.018毫克/立方米以下,达到城市区划一级标准。城区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48.75分贝以下,达到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划质量标准。 到2007年末,我市中等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1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道路面积达到223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465.7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93.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 30.4%。全年生活垃圾处理量6.5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2.3 %。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5.5万吨/日,全年供水总量达29570 万吨。全市水资源总量为7.03 亿立方米。年末,全市拥有大中小型水库73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10座,小型62座,总库容45582万立方米。到年底,全市共有5400户居民用上天燃气,供气总量达到1026万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81万立方米,工业用885万立方米,商业及其它用60万立方米。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64526人,其中常住人口560049人。全年出生人口4890人,出生率为8.66‰;死亡人口3323人,死亡率为5.89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7‰。全市人口出生性别比为:51.5: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