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丹江口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3-12 十堰市丹江口市统计局

(2001年4月2日)

2000年,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使全市国民经济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增长速度回升,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态势。据测算,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5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4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3亿元。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9.1:44:46.9变化为9.3:45.6:45.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3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0.7%,是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在经济保持发展的同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按照国家、省的总体部署,努力深化国有企业、金融体制以及各种社会保障体系的配套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已基本完成。全市企业民营化改革进展顺利,全市首批列入的23家改制企业,已有18家完成了改制任务。市委、政府积极实施外向带动和“项目兴丹”战略,一是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来丹投资;二是加大项目争取工作,争取了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商品粮基地、长防林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建设工程,有效地推动了我市经济增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价格水平继续走低;二是农民收入增长仍然缓慢;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差;四是工业经济效益有明显改善,但仍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憙

二、农业

全市农业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6812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9%;全年粮食总产量为95827吨,比上年增加17177吨,增长21.8%;油料产量为5194吨,比上年增加781吨,增长17.7%;其他经济农作物产量也有所增长。其中水果产量为48234吨,增长44.5%;柑桔产量为46490吨,增长42.7%。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渔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全市年内牲猪出栏达19.41万头,比上年增加900头,羊年内出售和自宰2.12万只,比上年增长26.2%。全市肉类产量达到18905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6651吨,比上年增长12.8%。林业生产继续发展,林业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6万亩,退耕还林3万亩;当年育苗面积930亩。

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完善。全市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0%;农用载重汽车192辆,比上年增长4.4%;大中小型拖拉机1086辆,比上年增长13.3%。

三、工业

随着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良好,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

全市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22143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国有工业完成产值176364万元,比上年增长6.1%;集体工业总产值完成9183万元,比上年略有下降。全市轻工业产值为32667万元,比上年下降18.9%;重工业产值为188766万元,比上年增长9.6%。全市工业产品销售产值完成213418万元,产品销售率达到96.6%。

产品结构有所调整,市场需求的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年生产服装229万件,比上年增长17.1%;化肥(折纯)15503吨,增长49%;铝53744吨,增长28.8%;发电量321749万千瓦时,增长78.9%。受市场等因素影响,全年铁合金、水泥、白酒等产品产量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77.6%,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完成4.6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资金周转速度加快,流动资金周转率为0.92次,比上年略有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由上年的-0.8%,增长到2.7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3811万元。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投资20691万元;集体经济投资5076万元,比上年增长26.5%。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11366万元;更新改造投资9325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3402万元。

在农村电网改造和公路运输投资的拉动下,全市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全市农林、水利、电力、交通、邮电共完成投资11286万元,占全社会投资的25.76%,成为当前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支撑。全市基础设施、技术改造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了沿江大道一期工程、市人民广场建设二期工程,以及汉江集团技术改造、扩建和生态环境建设、商品粮基地、长江防护林等项目的重大工程建设。

房地产投资结构有所调整,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展较快。全年经济适用房投资876万元。比上年增长10.8%,竣工面积2271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0.3%。

五、交通和邮电业

全市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邮电通信业增长较快。全年交通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50485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3.2%,全年货物周转量56100万吨公里,增长45%,旅客周转量48900万人公里,增长14.3%。

邮电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273万元,比上年增长40.7%,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126户,已达36827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000户,新增2500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770户。全市电话普及率为7.7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8879万元。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100972万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76907万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70203万元;餐饮业零售额为28688万元;其他行业零售为69988万元。集贸市场活跃,全市集市贸易成交额79199万元。限额以上商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

1-11月全市5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商品销售净额13588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04万元,扭转了上年亏损的局面。

市场物价总水平继续走低。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8.8%,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8.4%,分别比上年下降1.2和1.6个百分点。其中:菜类和居住类价格涨幅较大,分别上涨9.1%和9.3%。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在国际经济形势好转和全市外向型生产企业的努力下,全市对外贸易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外贸收购总额达到5298万元,比上年增长5.6%,外贸出口总额5292万元,比上年增长5.9%。主要出口地区日本、柬埔寨,出口产品为硅铁800吨,发电机、柴油机及配件624台。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