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宜城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是“十一五”至关重要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各地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实施“环境立市、三产活市、工业强市”战略,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诸多不利因素,开拓进取、团结拼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势头。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9.18亿元,增长26.7%;第三产业增加值15.22亿元,增长15.1 %,三次产业比例为32.4:37.7:29.9 。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生产总值(GDP)9941元,比上年增加1699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3%。 表一: 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 指标 2007年 比上年+-% 地区生产总值 509000 15.5 第一产业 164904 3.9 第二产业 191848 26.7 工业 173348 29.1 建筑业 18500 8.0 第三产业 152248 15.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3890 7.6 批发和零售业 37567 14.3 住宿和餐饮业 6083 16.1 金融保险业 11339 4.2 房地产业 7647 9.0 其他报务业 65722 21.5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02,涨幅比上年提高3.6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5.2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13%。 表二: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项目 2007年 2006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5.02 101.41 食品 112.74 101.31 烟酒及用品 103.44 97.83 衣着 101.38 98.98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02 100.94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4.15 106.23 交通和通讯 99.64 102.04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60 98.87 居住 101.85 104.29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3.92万人,比上年增加0.1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2.08万人;第二产业7.47万人;第三产业14.37万人;年末在岗职工23460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4万人,城镇个体劳动者7.94万人,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 。 二、农 业 2007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2.79亿元,比上年增长23.85 %。粮食种植面积62768公顷,比上年增加3648公顷;棉花种植面积7413公顷,增加1141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1071公顷,减少5205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51.88万吨,比上年增产3.55万吨,增长7.3%;其中:夏粮产量16.24万吨,秋粮产量35.64 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6.9 %和0.3%。棉花总产量8470吨,增产1237吨,增长17.1%;油料产量6.93万吨,减产1.32万吨,下降15.9% 。全年生猪出栏61万头,同比增长23.2 %;牛出栏5万头,与上年持平 ;羊出栏5.01万只,同比增长7%;家禽出笼760.39万只,同比增长7.9%;禽蛋产量1.58万吨,同比下降2 %;水产品产量2.22万吨,同比下降10.8 %。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2.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万吨,比上年增长5%;农村用电量6672万千瓦时,增长22.9%;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28214公顷,新增533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1家,比上年净增20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9.01亿元,增长40.9%。 其中:中央、省属企业完成产值9.39亿元,市属企业完成产值29.6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59.8%。食品、化工和纺织三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产值32.09 亿元,增长42 %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2.3 %。亿元企业明显增加,到2007年底 ,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已达到9 家。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平稳增长。 表三: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07年 比上年+-% 棉纱 吨 16616 8.6 布 万米 2088 19.2 啤酒 千升 154747 -2.0 氮肥 吨 89402 13.4 粘胶纤维 吨 14236 70.0 水泥 万吨 32.7 7.9 服装 万件 65.4 80.7 硫酸 吨 36350 -9.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68亿元,增长40.4%。产销衔接较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6.22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实现利税总额1.87亿元,增长24.9%,其中,实现利润5700万元,增长14.2%;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1.07,比上年提高10.81个百分点。 建筑业较快增长。全市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6.98 亿元,比上年增长2.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04亿元,比上年增长44.1%。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11.1亿元,增长39.4%;农村私人投资1.45亿元,增长19.9%;房地产开发投资1.76亿元,增长78.4%。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85亿元,比上年增长5倍;第二产业投资7.44亿元,增长72.8 %;其中:工业投资7.44 亿元,增长72.8%。第三产业投资6.3亿元,增长23.5%。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37.27万平方米,增长1.4倍,其中:商品住宅达33.84万平方米,增长1.4倍。商品房竣工面积8.82万平方米,增长3.8倍,其中:商品住宅达8.45万平方米,增长3.86倍。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4.67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达13.3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收入额2.38亿元,商品房空置面积1.23万平方米。 五、交通和邮电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39亿元,比上年增长7.6% 。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18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33.4公里,一级公路21.3公里,二级公路191.7公里,三级公路226.6公里。年末实有出租汽车134辆。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5754 辆,比上年末增长5.5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4579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1%;完成旅客周转量32213万人公里,增长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