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阳新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兴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初步统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跨过50亿台阶,为50.99亿元,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1.24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19.75亿元,增长9.7%。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9.5:41.7:38.8。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7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181元,比上年增加377元。 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2002年,我县农村税费改革全面铺开,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全县政法部门继续开展“严打”整治工作,加大对“黑恶”势力和职务犯罪打击力度,社会治安保持稳定。 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再就业压力加大;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户增收困难;“三农”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市场物价持续走低,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微观经济活力不够强,部分企业经济效益较差。 二、农林牧渔业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棉花面积减少,总产量下降。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3.85千公顷,比上年调减2.49千公顷,总产量30.16吨,下降1.7%。棉花种植面积1.1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6.7%,总产量1433吨,比上年下降31.4%;油料种植面积26.5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5%,总产量28607吨,比上年下降22.3%。油料作物中油菜籽总产量18554吨,比上年减少32.9%;花生4662吨,比上年增长23.4%。蔬菜面积10.29千公顷,与去年持平。其他主要农作物中,茶叶243吨,比上年增长18.0%,水果(含瓜果类)29381吨,比上年增长5.2%。 林业、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造林面积2418公顷,增长101%。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30960吨,其中猪牛羊肉2766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4%、13.3%和258%。禽蛋总产量5247吨,比上年增长32.2%。全年水产品产量38000吨,比上年增长1.3%。区域特色逐步形成,一批经济林果、蔬菜、花卉、草木、特种水产等初具规模。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4.2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5%。农业物资装备水平提高,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4.7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0%。 扶贫工作进一步取得成效。2002年,投入扶贫资金2300万元,为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注入新的活力。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县工业总产值3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3亿元,增长23.5%,比上年上升2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0.75亿元,比上年下降12.75%;重工业产值8.08亿元,比上年增长28.38%;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产值3.58亿元,比上年增长3.5%;集体工业产值1.57亿元,比上年下降11.9%;股份制企业产值2.37亿元,比上年增长34.21%。 工业技改力度加大,行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增强。2002年,全县高新技术总产值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7%;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水泥12.74万吨,比上年增长10.59%;十种有色金属25811吨,比上年增长126.35吨;发电量21573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62.75万千瓦小时;农用肥22593吨,比上年增长4.33%;农药1417吨,比上年增长21.21%;矿山铜12908吨,比上年下降4.26%。 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指数为96.6%,比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企业利润1124万元,比上年下降2.8%。企业亏损面为18.4%,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8204元/人,比上年增长56.4%。资产贡献率4.9%,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资产保值率126.8%,比上年上升44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6.56亿元,增长11.9%;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3.08亿元,增长16.2%。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4.57亿元,比上年下降1.6%;更新改造投资1.72亿元,比上年增长68.8%;房地产开发投资0.17亿元,比上年增长81.2%。 五、贸易 消费市场稳中趋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9亿元,比上年增长6%。按城乡分,城市零售额5.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县以下)零售额9亿元,比上年增长8.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78亿元,比上年增长7.8%;餐饮业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他行业3.03亿元,比上年增长4%。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经济效益持续好转。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批发业0.79亿元,零售业1.15亿元,分别增长4.3%和6.5%。实现利润总额6413万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批发业2611万元,零售业3802万元,分别增长3.2%和5.3%。 我县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8.9%。 六、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5589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5738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00年不变价)6941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005.6万元,比上年增长30.9%。电话机用户达到60936户,比上年增长5.9%,其中农村用户37100户,比上年增长6%。 旅游业快速增长。全年县内接待旅客人数达19.1万人次,旅游收入1298.8万元,比上年增长11.1%。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16642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农牧业税为974万元、1208万元、206万元、2658万元。上划中央收入5188万元,比上年增长42.7%。全年财政支出27687万元,比上年增长18.4%。 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支援农业生产支出391万元,比上年下降7.1%;教育、科技两项费用为888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9%和300%。卫生经费1771万元,比上年增长14.6%。行政管理费2974万元,比上年增长6.7%.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4376万元,贷款余额116796万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7549万元和2400万元。存款余额中,企业存款24520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7351万元,分别比年初增加30.26%和23.98%。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84061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13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