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清丰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1 濮阳市清丰县统计局

五、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0848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分销售地区看,县级121965万元,比上年增长15.8%,县以下38883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7518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85.5%;餐饮业零售额20926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其他行业零售额2404万元,比上年下降7.9%。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外贸出口总值74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2%。

六、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交通货运量146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6046万吨公里,交通客运量148万人,旅客周转量5896万人公里,客货周转量13498万吨。

公路网平稳运行。2006年,全县公路总里程1100.4公里。全县公路线路到达数为105.654公里。其中,国道23.231公里,省道82.423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年底到达数102.573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619.231公里。

邮电通信业业务总量平稳增长。2006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681万元,比上年增长11.47%,通信业务总量6650.77万元,电话机拥有量63786部,移动电话年末达到108000户,小灵通年末达到6000户,发展宽带3240户。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金融保险稳定运行。2006年全县财政收入11073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6.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121万元,比上年增长9.9%;财政支出49785万元,比上年增长24.4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74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89%。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1081万元,比上年增长7.6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12991万元,比年初减少5408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7615万元,比年初增加1689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36221万元,比年初增加11343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30896万元,比年初增加7623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5326万元,比年初增加3720万元。

保险业发展迅速。全年保费收入5686万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50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4936万元。全年赔付额648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490万元,人寿险赔款金额158万元。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全县共有学校数(含教学点)1297所,在校学生(含私立)169095名,教职员工(含私立)8324人,专任教师(含私立)5304人。其中普通教育在校学生110664人;职业教育在校学生9180人;幼儿教育在校学生7251人。普通高中共有2所,教职员工626人,专任教师523人,在校学生10300人。全县普通初中33所,教职员工2018人,专任教师1772人,在校学生46993人。全县小学245所,教职员工2904人,专任教师2748人,在校学生5337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2006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演出场次1600多场次,观众人数达36万多人次;全县共有社会艺术表演团体11个,演出场次近万场次,观众人数近300万人次。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4.1万册。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有线电视用户4300户。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06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5个,床位909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43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7个,床位341张,卫生技术人员463人。农村拥有医疗点667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761人。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县体育运动中心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深入开展社会体育、学校体育、老年体育等工作。

成功举办县级运动会2次,参加运动会运动员达2000人。全年体育达标人数111243人,参加锻炼人数143140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参与健身运动的人数连年增加。

九、环境保护

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得到一定遏制。2006年我县马颊河出近水断面达标率68.2%。全年排污收费额达29万元;工业废水排放量152万吨;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548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92101万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4.99万吨,综合利用率100%。

十、人口

全年人口65.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96万人,非农业人口6.99万人;男性人口33.91万人,女性人口32.04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5.84%。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2006年,全县出生人口7529人,出生率9.78‰;死亡人口4857人,死亡率5.64‰;人口自然增长率4.14‰。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87.57元,比上年增长14.56%。人均消费性支出4358.5元,比上年增长16.6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89元,比上年增长17.2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10.24元,比上年增长12.3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65.92元,比上年增长8.04%。累计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批次,解决了43个村5.3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修筑农村道路240公里,解决了125个行政村的通柏油路问题;新增沼气用户7645户。就业和再就业工程顺利实施。累计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790人,其中4050人员3416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成了17所乡镇敬老院改扩建任务,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乡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开始起步。农民就医难问题进一步缓解。累计投资800万元,建成了县传染病区病房楼、疾控中心检验楼,改造了阳邵、固城、柳格、巩营等10所乡镇卫生院。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应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9800人,实际参保人数为13600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795人。企业职工实际交纳养老保险金的人数为12251人,有10836名职工和3810名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41.6万元,享受最低生活费保障人数为4238人;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社会福利院床位达413张,收养268人;其中,敬老院床位数为398张,收养孤寡老人265人。

十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100%,顿丘酒厂、有机化工厂等一批国有企业重组改造后重新焕发生机。乡镇机构、行政审批、农村税费、粮食流通、农村信用社等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全县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2006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完成总产值153.7亿元,完成增加值32.1亿元,完成入库税金1.8亿元,成为我县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县共引资26.5亿元,项目462个,其中,超亿元项目5个,凯利粮业、先锋实业等一批较大项目先后落户清丰,在引资规模和质量上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外力支撑。被评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