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东港区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9 日照市东港区统计局

七、财政全融

财政预算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我区成立后第二个财政年度收支平衡。1994年,全区完成本级财政收人3749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0.1%,较上年增长29.5%,上级补助收入为3878万元,(其中,税收返还收入1349万元,体制补助收入1783万元,专项补助收入674万元,各项结算补助72万元),财政总支出7714万元,其中,本级财力支出7040万元,比上年增长22.3%,上级专伍支出674万元,财政总支出占调整预算的100%,较上年增长21.8%。

金融事业发展较快。1994年末,全社会金融存款余额15.24亿元,比上年增加4亿元,增长35.6%。贷款余额12.7亿元,比上年增加1.77亿元,增长16.2%,全年银行现金总收人46.72亿元,比上年增加10.7亿元,增长29.7%,银行现金总支出45.42亿元,比上年增加9.98亿元,增长28.2%。

人民保险事业稳步发展。1994年末全区承担保险累计金额22.6亿元,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保险业务总收入2838万元,比上年降低5%;保险业务支出2020万元,比上年增加560万元。赔付率达51.8%,全区有98066人参加了人险(寿险、人身非寿险、人险储金)。

八、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逐渐发展。1994年全区共获各级科技成果15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项,国内先进水平的3项,省内先进水平的8项,市内领先水平的3项,全区省以上级“星火”计划项目15项,为农村培养了大批技术管理人才,获省级“星火”奖1项,市级“星火”奖4项。

1994年,全区技术贸易机构8家,从业人员达100人,其中;科技人员占50%。

1994年,专项申请2件。

九、环境保护和城市区设

环境保护事业有较大发展。主要是在搞好污染源治理和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90%以上。在小城镇规划建设方面有较大突破,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文化区设计交出布局合理,工业和其他方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小城镇格局,全区大气环境质量和近海海水质量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内。

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系统顺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广开学科和专业,为全区各项建设事业培训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1994年,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到12处,在校生8517人,占高中段在校生比例由九三年的49.6%提高到5l,6%,开设专业由上年的34个增加到38个;对口安置占50%。

1994年。全区高中在校生8012人(包括在日照一中就读的学生),较上年增加486人;初中在校生40639人,比上年增加1744人;小学在校生72384人,增加507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学龄儿边人学率达99.9%;3—6周岁学前儿童47478人,人园率达64.2%,提高了11个百分点。6周岁(学前一年教育)儿童12886人,人口率达96.6%,提高了6.6个百分点,聋哑学校在校生124人,比上年增加23人,全区残疾儿童人学率达到75.1%。94年全面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并有8处乡镇实现“两基”(基本实现9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

1994年3月,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立。有十处乡镇建立了成人教育中心校,七处经省教委验收达到了省级示范技标准,5处达到了市级示范核标准。村级办学面达到88%,比上年增长12%,区、乡、村三级办学网络基本形成,年培训达到11万人次,各类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发展到7处,在校生达2635人,全区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非盲率达99.3%。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区现有6个区级文化单位,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8处,年内共放映新影片120部,放映场次2800场,共有文化大院427处,文化中心9个,公共图书馆(室)485个,藏书481800册。业余文艺表演团体152个,1994年内,建成黄墩和尹家河2个电视转播台。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医疗条件逐步改善。1994年全区各类医院52个,比上年增加3个,医院病床756张,增加10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78人,增长9.4%,其中医生499人,增长3.5%。

竞技体育成绩显著。1994年,获省运会专业队金牌6枚,银牌2枚,参加省运会直接参赛取得11个获奖名次,获市级比赛三个团体总分第一名,四个第二名,四个第三名,单项8个第一名,6个第二名,另有十二个获奖名次,全区有27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练标准》。

十一、市场物价

据市城调队资料,1994年全区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3.9%,主要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涨幅如下(%):

食品类33.7

衣着类12.0

家庭设备及用品8.7

医疗保健12.9

交通和通讯0.9

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9.7

居住52.2

服务项目35.3

全区社会商品出售价格总水平上升17.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贸市场产品成交价格上升29.7%,农产品收购价格上升54.9%。

十二、居民生活与人口

城乡居民及收人持续增长。1994年全区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384元,比上年增长3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农民人均纯收人1358元,比上年增长3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9%。

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722元,增长48.1%,农民人均生活费性支出1309元,增长31.7%。

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继续增加。每百户城乡居民家庭拥有耐用品情况如下:(百户)

城市农村

电视机(部)10690

其中:彩电8810

收录机(部)8417

家用电冰箱(台)848

洗衣机(台)865

电风扇(台)200117

缝纫机(台)6485

照相机(架)42

职工队伍扩大,工资水平提高。1994年全区职工人数1.7万人(不包括乡办和村办),比上年增加0.2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1.4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1.4万人,比上年增0.3万人,在国有单位职工中,合同制职工0.4万人,增0.2万人,合同制职工占国有单位职工比重由上年的20.4%提高到30.2%。全部职工工资总额7124万元,比上年增长75.9%,职工平均工资4322元,增长38.5%。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留存山余额达到12.84亿元,比年初增加3.69亿元,比上年增长40.3%。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各种社会福利事业单位76个,收养781人,杜会保障基金会发展到18个,社会保障网络正益面达到100%。全年共发放救灾扶贫款110万元,扶持417户,脱贫率达80%以上。全区共有社会福利企业39个,共安置4397名残疾人就业,实现产值4666.7万元,利税达到24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