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东港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9 日照市东港区统计局

国内和国际旅游快速发展。2002年全区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5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5%;接待海外旅游者1.8万人。全年旅游收入8.8亿元,增长18.9%。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收支平衡。各级财政税部门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依法理财,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2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961万元,增长20.0%。财政支出完成25754万元,增长20.67%。

金融形势平稳运行。2002年,全区金融系统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提高经营效益,存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0亿元,增长11.3%;贷款余额24.0亿元,存款大于贷款18亿元。城乡居民存款余额31.8亿元,增长9.3%。

人民保险事业快速度发展。2002年,全区实现保费收入7998万元,增长97.0%。已决赔案1261万元。

八、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成果。2002年,全区工业废水处理量25万吨,处理回用量13.8万吨,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量为23.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九、科学技术

按照“科教兴市”战略,科技事业继续稳步发展。2002年,全区共有科技服务机构68个,从业人员750人,共建设科技园区7家,全年共申请专利6项,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53.5%。

全区在册学会、协会、研究会23家,农技协97家。全年共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17项。2002年共有市级科普示范镇3处,科普示范文明村38个,科技先进户1000户,区级科技示范基地8处。

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中等教育稳步发展。2002年全区普通中学校数达到54所,其中初级中学44所,高级中学7所。普通中学班数达1094个,其中初中889个,高中205个。普通中学在校生达63758人,其中初在校生51122人,高中在校生12636人。教职工达到4715人,其中专任教师3983。职业中学校数达到3个,毕业生994人,在校学生3204人,教职工303人,其中专任教师265人。

初等教育发展较快。2002年小学学校达到190所,在校生55222人,毕业生1305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小学教职工3473人,其中专任教师3211人。幼儿园达到450所,844个班,其中学前班88个,在园幼儿达23127人,其中学前班2919人,教师115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40人,教职工51人,其中专任教师41人。

文化事业发展稳定。全区共有6个区级文化单位,11处镇文化中心,817处文大院,185支业余文艺演出队。2002年,共组织区直节庆、会演、农民文艺进城15次,参加市大型文化活动13次,获奖节目30个,文化下乡30场次。同时,认真组织了文献收集利用工作,完成了全区文化遗址的普查、汇图、入档工作。全区共有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8.8%。

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全区共有医疗卫生单位23处,其中区直5处,镇、街道卫生院15处,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78人,总床位1311张,其中医院病床752张。

体育事业成绩不断进步。2002年,全区有航海运动学校1所,业余体校1所,体育教练20人,99%的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练标准》。《全民健身纲要》得到落实。竞技体育水平上了新的台阶,承办了山东省“腕力王”选拔赛,协助省、市承办了沙滩排球、公路自行车比赛和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增加了人流动、信息流,推动了三产业的发展。

十一、市场物价

据市统计局城市调查队资料。2002年市场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了0.2%。其中:食品类上升3.2%;衣着类下降2.9%;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3.9%;医疗保健用品类下降1.8%;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下降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3%;居住类上升1.6%。

十二、居民生活和人口

2002年,全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强社会保障的有关要求,加大社会保障资金征缴力度,确保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的收入,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全区城乡居民收支水平得到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城市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423元,增长13.0%;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5316元,增长10.3%。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1台,电冰箱88台,洗衣机86台,照相机50架,摩托车60辆,影碟机59台,空调器29台,电脑16台,移动电话81部。

农民收支稳定增长。2002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122元,比上年增长4.9%;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42元,比上年增长20.3%。年末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64台,电冰箱35台,洗衣机12台,电风扇173台,录放像机6台,摩托车60辆,自行车163辆。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1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32.25平方米。

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在岗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年末全区在岗职工人数为17151人。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6683万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681元,增长10.9%。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区共有敬老院88处,共有床位1128张,收养890人。15处镇街道全部建立社会保障网络。全年共发放救灾扶贫款190万元。全区共有社会福利企业24个,共安置356位残疾人就业。全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稳步发展,15处镇街道全部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工作。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低速增长。2002年全区人口出生人数为10348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数5693人,死亡率6.02‰;自然增长率4.92‰。全区年末总人口为93.88万人,(根据公安局人口年报统计,含市直),其中非农业人口21.24万人。